1. [单选题]"医家五戒十要"的作者是
A. 龚廷贤
B. 陈实功
C. 张璐
D. 张杲
E. 孙思邈
2.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原则
A. 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B.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C. 结交知已,与人为善
D. 严格要求,永不满足
E. 挫折磨砺,积极进取
3. [单选题]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 4寸
B. 5寸
C. 6寸
D. 8寸
E. 9寸
4. [单选题]大头瘟初期见
A. 肺卫证
B. 气分证
C. 卫气同病
D. 热郁少阳
E. 营分证
5.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至宝丹证临床表现的是
A. 谵语
B. 身热
C. 烦躁
D. 痉厥
E. 舌绛
6.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大钟穴的主治
A. 痴呆
B. 癃闭
C. 便秘
D. 发热
E. 咯血
7. [单选题]下列药物的用法哪项是错误的
A. 石斛入汤剂宜先煎
B. 钩藤入汤剂不宜久煎
C. 雷丸入汤剂宜先煎
D. 砂仁入汤剂宜后下
E. 附子入汤剂宜先煎
8. [单选题]功用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方剂是
A. 温脾汤
B. 逍遥散
C. 四逆散
D. 痛泻要方
E. 大柴胡汤
9. [单选题]用于针刺十宣、十二井穴的三棱针刺法是
A. 透刺法
B. 点刺法
C. 散刺法
D. 刺络法
E. 挑刺法
10. [单选题]治疗肝阳上亢头痛可选用的腧穴是( )
A. 梁丘
B. 足三里
C. 曲泉
D. 太冲
E. 三阴交
11. [单选题]任脉与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是( )
A. 华盖
B. 天突
C. 廉泉
D. 璇玑
E. 承浆
12.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心身疾病的预防从个人角度来说应遵循的原则
A. 培养健全的人格
B. 锻炼应对能力,调节情绪
C. 储备社会支持力量
D.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E. 锻炼良好的体格
13. [单选题]妇人有癥积而漏下不止当用
A. 桂枝茯苓丸
B. 胶艾汤
C. 当归散
D. 当归芍药散
E. 白术散
14. [单选题]风温邪袭肺卫而偏于肺失宣降,咳嗽较重者,宜用
A. 桑菊饮
B. 桑杏汤
C. 银翘散
D. 麻杏石甘汤
E. 清燥救肺汤
15. [单选题]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
A. 疾病性质和病人年龄
B. 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质
C. 疾病病程和病人的经济状况
D. 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情绪反应
E. 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16. [单选题]P波振幅在胸导联应该
A. <0.25mV
B. <0.2mV
C. <0.3mV
D. <0.15mV
E. <0.1mV
17.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A. 发热否
B. 呕吐否
C. 口渴否
D. 小便利否
E. 恶寒否
18.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在四肢末端相衔接的是( )
A. 同名阳经
B. 相互表里的阴阳经
C. 同名阴经
D. 相互衔接的阴经
E. 相互衔接的阳经
19. [单选题]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
A. 半夏泻心汤
B. 生姜泻心汤
C. 甘草泻心汤
D. 大柴胡汤
E. 十枣汤
20. [单选题]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的机理是
A. 湿热蕴蒸
B. 郁热上达
C. 上焦热盛
D. 里热外蒸
E. 燥结外发
1.正确答案 :B
2.正确答案 :D
3.正确答案 :B
4.正确答案 :C
5.正确答案 :D
解析:安宫牛黄丸与紫雪、至宝丹的鉴别应用
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皆为凉开之常用方,有清热开窍作用,合称“凉开三宝”。
相比而言,“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
6.正确答案 :D
解析:大钟 络穴
定位 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腱内缘处。
主治 ①痴呆;②癃闭,遗尿,便秘;③月经不调;④咯血,气喘;⑤腰脊强痛,足跟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7.正确答案 :C
解析: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8.正确答案 :D
9.正确答案 :B
解析:三棱针点刺法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穴。
10.正确答案 :D
11.正确答案 :E
12.正确答案 :E
13.正确答案 :A
解析:桂枝茯苓丸证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病因病机:素有癥病为患,导致血瘀气滞,经水异常,渐至停经;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则漏下不止。
证候:妇人小腹包块疼痛拒按,下血色晦暗而有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辨证:瘀血阻滞,寒痰(湿)凝滞。
治则:祛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癥;血不利易为水,茯苓利水以和血脉;炼蜜和丸,调和药性,起渐消缓散之功。
14.正确答案 :A
解析:风温邪袭肺卫常见方证有二:以咳嗽为主症,偏于肺失宣降宜用桑菊饮;而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为主症,偏于卫气闭郁宜用银翘散。
15.正确答案 :B
解析: 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医务人员应当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不把工作及个人生活中的不愉快发泄到患者身上,这不仅是一种职业的道德要求,也是医务人员保持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医务人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善于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劝说性的语言,对病痛之中的患者进行安慰,这样会使他们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鼓励实际上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1.语言交流的要领
语言交流的要领是:尊重患者、遵循一定社会语言规范、及时反馈。
2.语言交流的技巧
语言交流的技巧有:倾听、同感反应、控制谈话方向、及时恰当反应、沉默技巧。
16.正确答案 :B
解析:P波
形态: Ⅰ、Ⅱ、aVF↑,aVR↓
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时限:≤0.11s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P-R间期:0.12~0.20s
QRS波 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至最大,S波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时限:0.06~0.10s
V1、V2导联:为RS型,R/S<1、RV1<1.0mV,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
V5、V6导联呈QR、QRS、RS型,R/S>1、RV5<2.5mV,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Q波深度:除avR可以出现较深的Q波外,其深度<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 ;V1、V2导联不可能出现Q波。
ST段:下移<0.05mV,抬高除V1~V3导联<0.3mV,其余导联均<0.1mV。
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振幅<同导联R波的1/10。
17.正确答案 :D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18.正确答案 :B
19.正确答案 :A
20.正确答案 :D
解析:调胃承气汤证
【原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释义】此三条论述阳明燥热证的证治。太阳病或汗或吐后,邪气传入阳明化热成燥;或阳明经表受邪,邪气循经入里化热成燥而形成本证。因阳明燥热上扰心神,故心烦;里热炽盛,故蒸蒸发热;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故腹胀满。综合以上三条,调胃承气汤证当见心烦、蒸蒸发热、腹胀满,其病机当是邪热与阳明糟粕初结,里热炽盛为主、腑气不畅为辅。治以调胃承气汤泄热和胃,润燥软坚。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03dv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