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公共卫生医师专项练习考试试题(AI8),更多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
A. 在妊娠8~10周内维持妊娠
B. 在妊娠8~10周后继续维持妊娠
C. 增加淋巴细胞的活动达到"安胎"效应
D. 抑制黄体分泌孕酮
E. 降低母体利用糖,将葡萄糖转给胎儿
2. [单选题]某项危险因素与疾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中,OR=3(P<0.05),对照组平均年龄高于病例组(P<0.0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不好
B. 不能认为该因素与疾病有联系
C. 该因素与疾病有联系且联系强度很大
D. 不能下任何结论,研究完全失败
E. 该因素对于年龄较大的人危险性较大
3. [单选题]患者,女性,20岁,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厌食2天,神志不清1小时,查体面色潮红,呼吸深快,意识障碍。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C. 乳酸性酸中毒
D. 糖尿病合并尿毒症酸中毒
E. 低血糖昏迷
4. [单选题]社区卫生服务特点之一是协调性,指的是
A. 协调个人和社区
B. 协调预防和康复服务
C. 协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 协调家庭和社区内外各类资源和各专科服务
E. 协调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服务
5. [单选题]性激素属于
A. 氨基酸类激素
B. 肽类激素
C. 蛋白质激素
D. 类固醇激素
E. 胺类激素
6. [单选题]某地发生的大规模不明热流行中,当地的农民罹患率高,参加过支农劳动的国家职丁发病者亦甚多,在寻找病因时,主要利用下列哪种逻辑思维方法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共变法
D. 排除法
E. 以上都不是
7. [单选题]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 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
8. [单选题]确诊膀胱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 尿脱落细胞检查
B. B型超声
C. 膀胱肿瘤特异抗原
D. 膀胱镜
E. 尿路造影
9. [单选题]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区
C. 心房
D. 心室末梢普肯耶纤维网
E. 心室
10. [单选题]低温环境下生活或作业人群能量需要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 负重增加
B. 寒战耗能增加
C.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增加
D. 维持体温,基础代谢增加
E. 蛋氨酸需要量降低
11. [单选题]一婴儿腹泻,体重7kg,中度脱水,经第一阶段输液失水纠正后,在继续补液过程中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心率140次/分,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膝反射未引出。应选用何种治疗
A. 1.4%碳酸氢钠20ml/kg,静滴
B. 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C. 2:1等张含钠液20ml/kg,静注
D. 10%氯化钾注射液2~3ml/kg,以小于0.3%浓度加入液体中静滴
E. 3:2:1液体80ml/kg静脉输入
12. [单选题]我国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对第一类污染物要求在处理设施排放口处采样。它们是指哪一类物质
A. 易引起急性中毒的物质
B. 不易引起慢性中毒物质
C. 易在体内产生蓄积的物质
D. 在环境中容易降解的有机物
E. 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质
13. [单选题]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最明显的药物是
A. 烟酸
B. 多烯脂肪酸
C. 普罗布考
D. 乐伐他汀
E. 非诺贝特
14. [单选题]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
A. 鞭毛
B. 菌毛
C. 外毒素
D. 内毒素
E. 荚膜
15. [单选题]健康促进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强调
A. 一级预防
B. 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C. 一级与二级预防
D. 二级与三级预防
E. 三级预防
16. [单选题]描述某地某年流行性乙脑患者的年龄分布,宜绘制
A. 普通线图
B. 半对数线图
C. 直方图
D. 单式条图
E. 圆图或百分条图F散点图G统计地图H复式条图
17. [单选题]对于胃排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物入胃后5分钟即有部分排空
B.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需4~6小时
C. 蛋白质食物比糖和脂肪食物排空慢
D. 胃内食物的量与胃排空的速率有关
E. 肠-胃反射和肠抑胃素是小肠抑制胃排空的神经和体液机制
18. [单选题]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死亡者中,80%以上是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易感性增强的主要因素是
A. 性别
B. 膳食
C. 遗传
D. 职业
E. 健康状况
19. [单选题]关于儿茶酚胺与α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下列哪项错误
A. 血管收缩
B. 妊娠子宫收缩
C. 扩瞳肌收缩
D. 小肠平滑肌收缩
E. 竖毛肌收缩
20. [单选题]下列各种感受器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
A. 皮肤触觉感受器
B. 皮肤痛觉感受器
C. 肌肉牵张反射感受器
D.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E.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