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 )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19-09-30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 )

A. 幽门螺杆菌感染
B. 自身免疫反应
C. 机械因素影响
D. 化学因素影响
E. 黏膜退变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宜首选

A. 糖皮质激素
B. 抗组胺药
C. 雄激素
D. 羟基脲
E. 白消安

正确答案 :C

解析: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雄激素,可直接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也可刺激肾生成红细胞生成素。糖皮质激素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可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阻止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位数生存期比白消安治疗者长,且急变率低,为目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化疗药物。治疗肾型过敏性紫癜可用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腹痛、关节痛有较好疗效,对肾损害的疗效不明显。


[单选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

A. Felty综合征
B. 乏力、发热、体重减轻
C. 光过敏
D. 关节畸形
E. 多系统脏器损害

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二者同为免疫系统疾病,且都可以出现多系统的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且均会出现关节的畸形。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多系统损害为主,也可以有关节的受累,但是一般没有关节畸形。


[单选题]目标人群某一疾病对自身易感性的认识属于

A. 促成因素
B. 健康相关行为
C. 强化因素
D. 激励因素
E. 倾向因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1.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2.健康相关行为因素指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 3.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医疗费用、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4.强化因素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


[单选题]心肌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 )

A. 肱动脉
B. 颈动脉
C. 头臂干动脉
D. 乳内动脉
E. 冠状动脉

正确答案 :E

解析: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其大分支分布予心肌表面,小分支进入心肌,供应心肌营养。


[单选题]大量呕血患者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A. 温凉的流食
B. 暂禁食
C. 普食
D. 温热的流食
E. 软食

正确答案 :B

解析:大量呕血患者一般需暂禁食。如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可在止血后24小时给予温流质饮食;消化性溃疡少量出血,一般不需禁食,可摄入少量流质饮食,以中和胃酸,减少饥饿性胃肠蠕动,有利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需禁食时间较长,一般于出血停止48~72小时后可先试给半量冷流质饮食。


[单选题]将体内固体代谢物排出体外至少需要的尿量是

A. 500~600ml
B. 100~200ml
C. 700~800ml
D. 900~1000ml
E. 300~400ml

正确答案 :A

解析:肾每日排泄体内固体代谢物30~40g,每溶解1g溶质需15ml水分,故每日尿量至少需500~600ml才能将体内固体代谢物排出体外。


[单选题]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是

A. 流行性出血热
B. 结核病
C. 戊型肝炎
D. 艾滋病
E. 斑疹伤寒

正确答案 :E

解析:1.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等都是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单选题]冠心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

A. 超声心动图检查
B. 心电图检查
C. X线检查
D. 冠脉造影
E. 心导管检查

正确答案 :D

解析: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


[单选题]时间因素

A. 健康教育项目使用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B. 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
C. 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
D. 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
E. 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

正确答案 :E

解析:1.时间因素又称历史因素。是指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的、可能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如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的颁布、重大生活条件的改变、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等。 2.测量者因素:在评价过程中,测试这本身的态度、工作人员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及目标人群的成熟型对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均有影响。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并按照测量者的希望进行表现。 3.回归因素是指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但在以后的测试中可能会恢复到原有的实际水平的现象。 4.选择因素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正确性。但在评价中,可以通过随机化或配对选择的方法防止或减少选择偏倚对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0nd5e4.html
  • 下一篇: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大于 诊断急性白血病最可靠的依据是( )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症状"三痛"是指《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那些人员?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双人三班制排班方式的突出缺点是空气的消毒宜采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内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