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核医学技术(副高)考试试题冲刺练习(S0),更多核医学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中时间-放射性曲线的不正确描述是
A. 短时间内自动连续成像
B. 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显像
C. 获得特定脏器、靶组织的系列图像
D. 计算出特定区域的相应的参数
E. 用于核素显像的定性分析
2. [单选题]放射性核素消化道出血显像主要用于什么部位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A. 胃、十二指肠上消化道
B. 口腔出血
C. 直肠出血
D. 胃、十二指肠以下,乙状结肠部位以上的小肠和结肠部位
E. 乙状结肠部位以下
3. [单选题]理想的GFR和ERPF显像剂应共同具备的条件中包括
A. 经肾小球滤过
B. 经肾小管分泌
C. 经肾小管重吸收
D. 不参与代谢
E. 不经肾小管分泌
4. [单选题]有关干燥综合征描述错误的是
A. 干燥综合征又称为舍格仑综合征
B. 干燥综合征主要侵犯唾液腺、泪腺及甲状腺
C. 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D. 临床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和口腔干燥,并可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E. 多发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1:9
5. [单选题]少量放射性液体洒落后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A. 立即用吸水纸或棉纱布吸干
B. 再用吸水纸或棉纱布擦干
C. 再用温水仔细清洗污染处
D. 经用探测器探测后方可结束
E. 擦拭方法是自内而外擦干
6. [单选题]骨显像的首选适应证是
A. 骨折
B. 骨囊肿
C. 骨转移瘤
D. 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鉴别
E. 骨代谢性疾病
7. [单选题]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血浆醛固酮兴奋试验结果应为
A. 基础值轻度升高,兴奋值更高
B. 基础值明显升高,兴奋值降低
C. 基础值明显降低,兴奋值升高
D. 基础值轻度降低,兴奋值升高
E. 基础值轻度降低,兴奋值更低
8. [单选题]与肝细胞性肝癌发生无关的是
A. 黄曲霉毒素
B. 华支睾吸虫
C. 乙型肝炎病毒
D. 丙型肝炎病毒
E. 亚硝胺类化合物
9. [单选题]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是
A. 低骨量和微结构的破坏,易骨折
B. 高骨量和微结构的破坏
C. 肾功能不全
D. 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E. PSA增高
10. [单选题]下列不是代谢性骨病共同特征的是
A. 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对称性增浓
B. 中轴骨显像剂摄取增高
C. 四肢长骨显像剂摄取增高
D. 关节放射性分布呈对称性增浓
E. 肋骨软骨连接处有明显的显像剂摄取,呈"串珠样"改变
11. [单选题]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最灵敏的检查方法是下列哪一项 ( )
A. X-CT检查
B. 碱性磷酸酶检查
C. 核素全身骨显像
D. 酸性磷酸酶检测
E. 以上都不是
12. [单选题]肾静态显像可用于
A. 分析分肾功能
B. 测定GFR
C. 测定ERPF
D. 鉴别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
E. 发现位置异常的肾脏
13. [单选题]有关阴囊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一种了解阴囊血流灌注供应状况的显像方法
B. 是一种动态显像方法
C. 主要用于鉴别急性睾丸扭转和急性附睾睾丸炎
D. 急性睾丸扭转表现为患侧睾丸中心放射性分布缺损,周边和部分周边放射性增强
E. 显像剂能够被睾丸选择性摄取
14. [单选题]一级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要求为
A. 地板与墙壁连接处无缝隙且光滑易清洗
B. 需设通风设备
C. 需设特殊下水系统
D. 需设清洗去污设备
E. 以上均是
15. [单选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通常能较X线检查提前多长时间发现骨转移性肿瘤
A. 3~6个月
B. 1~2个月
C. 7~9个月
D. 6~12个月
E. 1~2年
16. [单选题]以下方法中不能显示肾脏大小、位置和形态的检查是
A. CT
B. 超声
C. MRI
D. 肾图
E. ECT
17. [单选题]旋转中心校正用于下列何种仪器
A. 多探头的脏器功能测定仪
B. 自动换样的井型γ计数器
C. γ照相机
D. SPECT
E. 活度计
18. [单选题]乳腺癌骨显像时“超级影像”是指下列哪种情况 ( )
A. 肾影明显,膀胱内放射性增多,骨影浓而清晰,软组织本底高
B. 肾影不明显,膀胱内放射性很少,骨影浓而清晰,软组织本底低
C. 肾影不明显,膀胱内放射性减少,骨影淡而不清晰,软组织本底低
D. 肾影明显,膀胱内放射性减少,骨影淡而不清晰,软组织本底高
E. 以上都不是
19. [单选题]骨显像可见多发放射性浓聚合并放射性缺损病灶,在诊断骨转移瘤时,需要注意鉴别的是
A. 多发性骨髓炎与Paget病相鉴别
B. 前列腺癌与乳腺癌相鉴别
C. 甲状腺髓样癌与肺癌相鉴别
D. 多发性骨髓瘤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鉴别
E. 肾癌与肝癌相鉴别
20. [单选题]大脑顶叶与额叶的分界是
A. 中央沟
B. 外侧沟
C. 顶枕沟
D. 顶枕沟至枕前切迹连线
E. 中央前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