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2024临床免疫技术高级职称(副高)笔试考试试题(R7),更多临床免疫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是
A. 输注IL-2
B. 使用免疫抑制剂
C. 特异性抗体治疗
D. 细胞因子调节治疗
E. 应用负载自身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免疫
2. [单选题]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结构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
A. 血红蛋白是珠蛋白和亚铁血红蛋白组合的蛋白质
B. 每个血红蛋白分子含4个亚铁血红蛋白
C. 亚铁血红蛋白由原卟啉和一个Fe2+组成
D. 每一个亚铁血红蛋白包裹一个珠蛋白
E. 珠蛋白的肽链分为α、β两类
3. [单选题]门脉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病变为
A. 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B. 肝内胆管增生、淤胆和纤维组织增生
C. 肝内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
D. 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
E. 肝细胞再生和纤维化
4. [单选题]进行肠道菌生化鉴定,除了IMViC试验,还要进行的试验是
A. 糖发酵试验
B. VP试验
C. 甲基红试验
D.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 吲哚试验
5. [单选题]孕妇血中的HCG持续下降,且在妊娠55~80天时低于1000ng/ml,常提示( )。
A. 葡萄胎
B.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C. 滋养叶细胞疾病
D. 先兆流产
E. 正常妊娠
6. [单选题]产热过多所致的发热常见于
A. 大出血
B. 白血病
C. 药物热
D. 风湿热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7. [单选题]下列哪项可引起局部水肿
A. 黏液性水肿
B. 丝虫病
C. 重度烧伤
D. 肾病综合征
E. 肝硬化
8. [单选题]以下关于ELISPOT检测细胞因子说法错误的是
A. ELISPOT优于传统ELISA检测方法
B. 定性检测细胞因子分泌细胞
C. 选择的特异性抗体应该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低内毒素的特性
D. 选用的细胞激活物必须不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
E. 具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9. [单选题]有关脑脊液中Ig浓度,说法正确的是
A. IgG>IgM>IgA
B. IgG>IgA>IgM
C. IgM>IgG>IgA
D. IgM>IgA>IgG
E. IgA>IgM>IgG
10. [单选题]大肠杆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
A. 18小时
B. 20分钟
C. 72小时
D. 60分钟
E. 20秒
11. [单选题]常见的类风湿因子(RF)类型不包括以下哪项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E. IgE
12. [单选题]发绀伴杵状指可见于
A. 肺源性心脏病
B. 急性左心衰竭
C. 胸腔积液
D. 气胸
E. 休克
13. [单选题]IL-2和IL-2受体的检测可用于对某些疾病的监测,一位肾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明显,检测IL-2、IL-2受体结果为
A. IL-2水平升高,IL-2受体水平也升高
B. IL-2水平下降,IL-2受体水平也下降
C. IL-2水平升高,IL-2受体水平下降
D. IL-2水平下降,11-2受体水平升高
E. IL-2水平升高,IL-2受体水平无变化
14. [单选题]关于非抗原特异性CIC测定的评价标准,错误的是
A. 高度敏感性
B. 简便可作常规应用
C. 相对特异性能检出各种抗体类型和分子大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D. 重复性好
E. 试验前必须对标本进行灭活或特殊处理
15. [单选题]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
A. 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B. 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C. 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 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16. [单选题]下列关FPTE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受体
B. 抑癌基因产物
C. 作为第二信使
D. 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
E. 癌基因产物
17. [单选题]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归因于此类细胞
A. 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
B. 高表达MHC-Ⅰ类分子
C. 数量巨大
D. 表达TCR直接识别抗原
E. 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
18. [单选题]可转化成胆汁酸的物质是( )
A. 胆红素
B. 胆固醇
C. 维生素D
D. 类固醇激素
E. 磷脂
19. [单选题]在DNA复制中RNA引物( )
A. 使DNA聚合酶Ⅲ活化
B. 使DNA双链解开
C. 提供3′-OH做合成新RNA链起点
D. 提供3′-OH做合成新DNA链起点
E. 提供5′-末端做合成新DNA链起点
20. [单选题]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最好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新批号质控品与“旧”批号质控品一起测定,目的是( )
A. 建立新的均值和标准差
B. 节省时间
C. 质量控制
D. 增加质控物数量
E. 提高误差检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