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高效提分在线题库(Q0),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_正高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带菌状态的机体不具有以下哪项特点 ( )
A. 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
B. 机体免疫力正常
C. 机体可间歇性向外界排毒
D. 对人群不具传染性
E. 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多选题]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的疾病: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 冷凝集素综合征
D.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E.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3. [多选题]衣原体与细菌不同的是
A. 含有两种核酸(RNA和DNA)
B. 二分裂增殖
C. 专性细胞内寄生
D. 有独特的生活周期
E. 对抗生素敏感
4. [多选题]下列哪些因素决定Ig同种型抗原性的差异 ( )
A. CH氨基酸组成不同
B. CL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C. CH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CL氨基酸组成不同
E. VH含糖种类和数量不同
5. [多选题]临床检验影响不确定度有关的因素有( )
A.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
B. 被测量的样本(抽样)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C. 离心的条件和贮存条件
D. 日间(或批间)不精密度
E. 系统误差和校准物的赋值
6. [多选题]关于低温保存细菌正确的是 ( )
A. 低温保存细菌时,温度必须迅速降低,否则细菌会死亡
B. 冷冻时加入甘油、血清、牛奶等保护剂可使细菌存活量增加
C. 反复冻融可使大部分细菌死亡
D. 目前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冷冻真空干燥法
E. 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干去尽水分,可避免解冻时损伤细菌
7.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非特异性刺激物引起淋巴细胞转化与机体是否被某种抗原致敏无关
B. 特异性刺激物引起淋巴细胞转化与机体是否被某种抗原致敏无关
C. 特异性刺激物引起淋巴细胞转化与机体是否被某种抗原致敏有关
D. 非特异性刺激物引起淋巴细胞转化与机体是否被某种抗原致敏有关
E. 非特异性刺激物与特异性刺激物引起淋巴细胞转化均与机体是否被某种抗原致敏有关
8. [多选题]区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较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检查项目是
A. 染色体检查
B. 骨髓检查
C. NAP染色
D. 血片分类
E. 分子生物学检查
9. [多选题]ADCC对寄生虫作用需要的二种特异性抗体是( )
A. IgE
B. IgG
C. IgM
D. IgA
E. IgD
10. [多选题]PIH先兆子痫的特征包括
A. 妊娠20周血压≥21.3/14.6 kPa
B. 蛋白尿(++)~(++++)
C. 水肿
D. 血液黏度降低,有出血倾向
E. 血液黏度增高
11. [多选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保持恒温的方式有 ( )
A. 水浴式循环直接加热
B. 微波恒温加热
C. 光照加热
D. 干式恒温加热
E. 恒温液循环间接加热
12. [多选题]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是
A. 氯
B. 钙离子
C. 胆固醇
D. 镁离子
E. 葡萄糖
13. [多选题]尿液标本收集时应注意
A. 容器要清洁干净
B. 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容器
C. 女性应避免月经血和阴道分泌物混入
D. 幼儿尿应使用小儿专用尿袋收集
E. 留取中段尿
14. [多选题]会发生血清AFP水平升高的疾病是
A. 原发性肝细胞癌
B. 某些消化道癌如胃癌、胰腺癌等
C. 睾丸癌、畸胎瘤、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等生殖腺肿瘤
D. 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及药物诱导性肝病患者
E. 妊娠妇女
15. [多选题]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 常因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而感染
B. 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C. 主要致病物质是耐热溶血毒素
D.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E. 潜伏期5~72小时
16. [多选题]有关M0,哪些说法是错的
A. 骨髓中原始细胞≥30%,形态似ALL2
B. 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
C. 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均阴性
D. 白血病细胞胞质中有PPO
E. 细胞遗传学检查常有特异性异常
17. [多选题]炭疽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 ( )
A. 专性需氧
B. 革兰阳性
C. 无毒株为黏液型
D. 菌体两端齐平,呈竹节状
E. 感染后病死率高
18. [多选题]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是 ( )
A. 血友病
B. 蚕豆病
C.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D.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19. [多选题]粉螨作为病原体可引起人体( )
A. 螨性皮炎
B. 肝螨症
C. 肠螨症
D. 尿螨症
E. 肺螨症
20. [多选题]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能忽视与供应商关系,下列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
A.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供应商相关
B. 主要仪器设备应由供应商定期校准
C. 邀请供应商参与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
D. 使供应商清楚地认识到患者的需求
E. 应与供应商建立及时有效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