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大于
A. 5ml
B. 50~70ml
C. 400ml
D. 1000ml
E. 800ml
2. [单选题]成人每日内生水的量为
A. 100ml
B. 200ml
C. 300ml
D. 400ml
E. 500ml
3. [单选题]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 取半卧位或卧位
B. 保持呼吸道通畅
C. 保持口鼻腔清洁
D. 摄入足够热量
E. 一律给予氧气吸入
4. [单选题]以下属于儿科护士素质要求的是
A. 思想道德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专业素质
D. 身体、心理素质
E. 以上都是
5. [单选题]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 发作性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B.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C. 哮喘发作越重,哮鸣音越强
D. 肺内同时闻及哮鸣音及水泡音
E.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6. [单选题]上、下呼吸道的分界点是
A. 咽
B. 喉
C. 环状软骨
D. 气管
E. 支气管
7. [单选题]大量呕血患者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A. 暂禁食
B. 温热的流食
C. 温凉的流食
D. 软食
E. 普食
8. [单选题]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属于哪类控制
A. 质量控制
B. 同期控制
C. 全面控制
D. 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9. [单选题]甲亢术前加服复方碘溶液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甲状腺素合成
B. 使腺体缩小变硬,以减少术中出血
C. 抑制自身免疫使术后不因诱发自身免疫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D. 可以抑制术后纤维组织增生
E. 增加甲状腺素释放
10. [单选题]应行胎头吸引术的产妇是( )
A. 30岁,初产妇,估计胎儿重9kg
B. 28岁,初产妇,宫口开至8cm
C. 33岁,经产妇,先露到达坐骨棘
D. 36岁,经产妇,胎心100次/分
E. 38岁,初产妇,臀位
11. [单选题]普通病房中进行无菌操作前洗手的范围是
A. 双手手掌
B. 双手
C. 双手及前臂
D. 双手、前臂及肘部
E. 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12. [单选题]肺水肿患者体循环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可出现
A. 中心性发绀
B. 周围性发绀
C. 混合性发绀
D. 血管性晕厥
E. 阿-斯综合征
13. [单选题]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A. 开展卫生宣传
B. 配合调查研究
C. 普及保健知识
D. 改善人类的健康相关行为
E. 实施系统的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14. [单选题]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点是
A. 晚期有排便习惯改变
B. 右腹肿块及消瘦、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
C. 以便秘、便血等症状为主
D. 早期可有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
E. 腹泻,腹泻以进食后加重,排便后减轻
15. [单选题]心肌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 )
A. 颈动脉
B. 乳内动脉
C. 头臂干动脉
D. 冠状动脉
E. 肱动脉
16. [单选题]某妇女,28岁,平素月经规律,26~28天一次,每次持续4天,其月经第一天是10月1日,今日是10月3日,那么,她的子宫内膜变化处于
A. 月经期
B. 增生期
C. 分泌期
D. 月经前期
E. 初潮期
17. [单选题]对小肠描述正确的是
A.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
B. 分空肠和回肠2部
C.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D. 十二指肠能分泌胆汁
E. 空肠血液最后汇入腔静脉
18. [单选题]在循环系统中,毛细血管又称为
A. 阻力血管
B. 功能血管
C. 容量血管
D. 直捷通路
E. 动静脉短路
19. [单选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 )
A. 流感嗜血杆菌
B. 溶血性链球菌
C. 肺炎球菌
D. 葡萄球菌
E. 革兰阴性杆菌
20. [单选题]目标人群某一疾病对自身易感性的认识属于
A. 倾向因素
B. 促成因素
C. 强化因素
D. 激励因素
E. 健康相关行为
1.正确答案 :A
解析:1.【该题针对“专业知识-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
2.【该题针对“专业知识-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5ml;出现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70ml以上;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如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 :C
解析: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约300ml。
3.正确答案 :E
解析:取半卧位或坐位可减轻膈肌对肺脏的压迫,增大通气量,同时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口鼻腔清洁均有助于保持有效通气量;摄入足够热量有助于增强机体能量,维持自主呼吸;对于各种呼吸困难,应辨明原因,分别对症护理,比如癔症患者的呼吸困难不需吸氧。
4.正确答案 :E
解析:儿科护士素质要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B
解析: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是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6.正确答案 :C
7.正确答案 :A
解析:大量呕血患者一般需暂禁食。如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可在止血后24小时给予温流质饮食;消化性溃疡少量出血,一般不需禁食,可摄入少量流质饮食,以中和胃酸,减少饥饿性胃肠蠕动,有利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需禁食时间较长,一般于出血停止48~72小时后可先试给半量冷流质饮食。
8.正确答案 :E
解析:1.前馈称预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控制,是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前馈控制的工作重点是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的控制来实现的,在护理管理中称为基础质量控制。如急救物品完好率、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人员的素质等均属此类控制。
2.同期控制又称为过程控制、环节质量控制,其纠正措施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护理管理者通过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对执行计划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控制,当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3.反馈控制又称后馈控制、结果质量控制,这类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主要将工作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防止偏差的继续发展或再度发生。
9.正确答案 :B
解析:术前2周始加服复方碘溶液,使腺体缩小变硬,以减少术中出血。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 :D
解析:胎头吸引术的禁忌证包括胎儿不能或不宜由阴道分娩者,宫颈口未开全或胎膜未破者,胎头先露位置高未达阴道口者及除头顶先露以外的其他异常头位。故A、B、C不对。而E为高龄初产妇且为臀位,是剖宫产适应证。
11.正确答案 :B
解析: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保持无菌区域?无菌物品不被污染。
12.正确答案 :A
解析:这组题考查了发绀的分类和原理。肺水肿患者发生严重的肺循环淤血,导致氧合不足,引起的发绀称为中心性发绀;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在组织中过多消耗引起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属于周围性发绀;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绀属于混合性发绀。
13.正确答案 :D
解析: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措施,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14.正确答案 :B
解析:右半结肠癌病变早期就有大便习惯的改变,而非晚期表现,故A不对。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薄易扩张,肠内容物多呈液态,故不易发生梗阻,可排除D;随着结肠癌病情的发展,肿瘤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现象,因此C、E均不确切。右半结肠癌早期约70%~80%的患者常有饭后右侧腹部隐痛和胀痛,活动后加剧,容易造成误诊,癌肿中心坏死继发感染后造成全身毒血症状显著,患者常表现为消瘦、低热和乏力等;右半结肠血供丰富,结肠癌肿生长快,瘤体大,故多数患者体表可扪及肿块,因此B正确。
15.正确答案 :D
解析: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其大分支分布予心肌表面,小分支进入心肌,供应心肌营养。
16.正确答案 :A
解析:该妇女月经期为4天,10月1日开始第一天,10月3日还处于月经期。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17.正确答案 :C
解析: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位于幽门和空肠之间,呈“C”形,长约25cm,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四部分。十二指肠除接受胆汁和胰液外,本身还能分泌碱性十二指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空肠大部分位于上腹部,回肠主要位于左下腹和盆腔,末端连接盲肠。小肠系膜长,呈扇形,根部窄,固定在腹后壁,活动度较大。小肠壁由内至外分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空肠回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分布与动脉相似,最后汇入门静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
18.正确答案 :B
解析:毛细血管是人体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故称其为“功能血管”。
19.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核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细菌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
20.正确答案 :A
解析:1.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2.健康相关行为因素指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
3.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医疗费用、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4.强化因素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0rzk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