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以下哪项不是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瘤的高危因素"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儿童保健(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A. 男性婴儿
B. 发热超过2周
C. ESR>100mm/h
D. 体温达40℃以上
E. 有体动脉瘤
[单选题]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时,以下哪项不符合
A. 是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
B. 积液可以是无菌性渗出液
C. 脑脊液好转,但体温持续不退或退后复升
D. 以肺炎链球菌及流感杆菌脑膜炎多见
E. 已明确是由于不恰当治疗的结果
正确答案 :E
解析:【解析】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恰当治疗仅仅是其易发因素之一。
[单选题]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
B. 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
C. 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
D. 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E. 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考点为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效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不均时产生的。在设计阶段认识到混杂因素,通过限制、匹配、随机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则可以避免混杂偏倚,故A不正确。混杂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可能与研究结局相关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关注这类因素的效应。因此B、E不正确。若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因果联结方式,则混杂因素引起的间接关联会歪曲直接关联的效应,因此C不正确。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结局变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暴露因素或混杂因素)的效应均能估计出来,D正确。
[单选题]决定人能否发展的是
A. 家庭环境
B. 社会环境
C. 环境与教育
D. 遗传素质
E. 生理解剖特点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下列哪种光可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A. 蓝光
B. 绿光
C. 日光灯的灯光
D. 太阳光
E.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E
解析:新生儿黄疸的光照疗法以波长425~475nm的蓝光和波长510~530nm的绿光效果较好,日光灯和太阳光也有一定疗效。
[单选题]体重12kg,身高90cm,胸围49cm,头围47cm,该小儿的年龄是
A. 8个月
B. 10个月
C. 1岁
D. 2岁
E. 2岁半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关于缺氧缺血性脑病,哪项不正确
A. 多发生于窒息的足月儿
B. 症状多出现在生后3天内
C. 是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D. 轻症以兴奋症状常见,重症以抑制症状常见
E. 病变如在两侧大脑半球,其特点是惊厥持久、无脑水肿表现
正确答案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