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内科医学副高职称2023真题题库(AJ5)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3-12-31   [手机版]    

中医内科医学副高职称2023真题题库(AJ5)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内科医学副高职称2023真题题库(AJ5),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肾气丸、右归丸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 山茱萸、附子、山药、熟地
B. 山茱萸、泽泻、山药、熟地
C. 山茱萸、附子、肉桂、地黄
D. 鹿角胶、附子、肉桂、茯苓
E. 鹿角胶、熟地、附子、肉桂


2. [多选题]外感发热的热型有

A. 恶寒发热
B. 壮热
C. 寒热往来
D. 潮热
E. 不规则热


3. [单选题]最早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功效的著作是

A. 《肘后备急方》
B. 《备急千金要方》
C. 《诸病源候论》
D. 《神农本草经》
E. 《本草纲目》


4. [单选题]“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一说最早见于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金匮要略》
E. 《神农本草经》


5. [单选题]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急躁易怒者属于

A. 水肿
B. 吐泻伤津
C. 痰浊阻肺
D. 肝郁化火
E. 风热邪毒上攻


6. [多选题]汗证虚证的主要治法是

A. 调和营卫
B. 益气固表
C. 养血补心
D. 滋阴清热
E. 温脾固肾


7. [单选题]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A. 易耗气伤津
B. 易于动血
C. 易于挟湿
D. 易于生风
E. 易于伤肺


8. [多选题]大肠癌的大便形状可见

A. 大便变细
B. 质干燥
C. 常夹有黏液或鲜血
D. 症状进行性加重
E. 大便变扁


9. [多选题]丁香的适应证是

A. 肾虚阳痿,宫冷
B. 湿疹瘙痒
C. 胃寒呕吐
D. 虚寒呃逆
E. 寒湿脚气肿痛


10. [单选题]“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 心肺关系
B. 心肾关系
C. 肝肾关系
D. 肺肾关系
E. 脾肾关系


11. [单选题]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为

A. 实热证
B. 虚热证
C. 惊风证
D. 外感表证
E. 内热证


12. [多选题]阳黄与阴黄可互相转化,阳黄转化为阴黄的条件为( )

A. 阳黄迁延失治
B. 过用苦寒药
C. 素体脾阳不足
D. 重感外邪
E. 过用温燥药物


13.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尤宜于小儿蛔虫病的药物是

A. 使君子
B. 苦楝皮
C. 槟榔
D. 南瓜子
E. 鹤草芽


14. [单选题]癃闭的发生,是由于何者气化失常所致

A. 肺
B. 脾
C. 肾
D. 三焦
E. 膀胱


15. [单选题]患者,男,45岁。病由抑郁而起,症见腹部结块,或左或右,走窜不定,按之略痛,脘胁不舒。嗳气频频,便艰纳呆,苔薄,脉弦。证属

A. 积证——气结血瘀
B. 聚证——食滞痰阻
C. 聚证——肝郁气滞
D. 积证——气郁血阻
E. 以上都不是


16. [多选题]中医治疗癌症常用的祛邪之法是

A. 理气、除湿
B. 活血化瘀
C. 化痰散结
D. 疏风解表
E. 清热解毒


17. [单选题]丹参、茯苓都具有的功效是

A. 凉血止血
B. 消肿生肌
C. 安神宁心
D. 利尿消肿
E. 化瘀止血


18. [单选题]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主要用于

A. 鼓胀之水湿困脾证
B. 鼓胀之阳虚水盛证
C. 鼓胀之水热蕴结证
D. 鼓胀之瘀结水留证
E. 鼓胀之气滞湿阻证


19. [单选题]患者,男,68岁。低热5天后出现皮肤青紫斑块2周余,时发时止。手足烦热,颧红咽干,午后潮热、盗汗,伴齿衄,舌红少苔,脉细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0×109/L。其治疗宜选用下列何方

A. 犀角地黄汤
B. 十灰散
C. 归脾汤
D. 泻心汤
E. 茜根散


20. [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 阳气固密于外
B. 阴精充足
C. 精神清静
D. 阴气固守于内
E. 传精神,服天气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1nmkjn.html
  • 下一篇: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副高医学职称模拟考试冲刺试题(AJ5) 午后热甚,尿频尿急,痰涎壅滞所致的痰多、咳嗽、气逆等证,痰多苔腻者病机是痫病发作时,必用之法是下列致病因素哪几项与痹病的发生有关男,因关节痛服吲哚美辛(消炎痛)2周,内风旋动,夹痰夹火,升降失司,压之不痛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