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环境卫生学卫生高级职称(副高)真题详细解析(P3),更多环境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公共卫生监督检查的对象是
A. 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单位
B. 在公共卫生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的企业单位
C. 依公共卫生法律的规定,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D. 公民
E. 法人
2. [单选题]煤烟型大气污染事件发生特点是 ( )
A. 污染物来自煤炭燃烧物,气温低有逆温,天气寒冷,受害者妇女居多
B. 污染物来自煤炭燃烧物,气温低无逆温,天气寒冷,受害者老人,幼儿多
C. 污染物来自汽车排出物,气温低有逆温,受害者妇女,婴幼儿多
D. 污染物来自汽车排出物,气温低有逆温,受害者以妇女,婴幼儿多
E. 污染物来自煤炭燃烧物,气温低有逆温,天气寒冷,受害者以老人,婴幼儿居多
3. [单选题]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
A. 病人、病原携带者、非病人
B. 遗传、营养、身体锻炼
C. 易感者、传播途径、传染源
D. 宿主、环境、病原物
E. 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4. [单选题]患者黄某,女,30岁,咳嗽数天,现症见:咳嗽,鼻塞流涕,喉痒身重,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辨证为( )
A. 风热犯肺
B. 燥热伤肺
C. 风寒袭肺
D. 痰湿犯肺
E. 痰热郁肺
5. [单选题]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 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 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 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 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 [多选题]同源暴发的暴露时间推算方法有
A. 第一个病例发病的一个潜伏期
B. 最短潜伏期加最长潜伏期被2除
C. 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再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这两个时点之间即为暴露的近似日期
D. 从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即为暴露的近似日期
E. 最后一个病例发病前的一个潜伏期
7. [单选题]当城镇内主要是六层建筑物时,所需最小服务水头为( )
A. 18m
B. 20m
C. 24m
D. 28m
E. 30m
8. [单选题]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A. 受试物溶解后稳定
B. 不被机体吸收
C. 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D. 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E. 本身无毒
9. [单选题]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的英文简称是( )
A. EHIA
B. EHEA
C. EHEE
D. EHIE
E. CHIE
10. [多选题]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最关键的因素有
A. 外源化合物的水溶性
B. 外源化合物的结构
C. 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
D. 器官或组织对外源化合物的亲和力
E. 以上都不对
11. [多选题]现阶段环境卫生学的工作重点是
A. 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
B. 室内空气污染
C. 公共场所卫生
D. 日用化学品卫生管理
E. 地面水卫生防护和大气卫生
12. [单选题]我国居民热能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
A. 肉类
B. 蛋类
C. 奶制品
D. 精制米面
E. 水果蔬菜
13. [单选题]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
A. 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
B. 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
C. 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
D. 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
E. 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
14. [多选题]有关染色体畸变的描述正确的有
A.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B. 不能用光镜检查到
C. 可用光镜检查到
D. DNA断裂的结果
E. 染色体数目异常
15. [单选题]每次诊脉的时间应不少于( )
A. 1分钟
B. 2~3分钟
C. 3~5分钟
D. 5分钟
E. 半分钟
16. [单选题]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应该接受哪些服务项目,根据服务的数量计算卫生人力需要量的方法是
A. 健康需要法
B. 健康需求法
C. 人口比值法
D. 综合评价法
E. 服务目标法
17. [单选题]相对危险度是指
A.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
B. 病例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
C.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
D.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
E. 以上都不是
18. [单选题]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4种类型,哪项除外( )
A. 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B. 致生殖细胞突变
C. 器官和(或)细胞病理学损伤
D. 非特异损伤
E. 发育毒性(致畸性)
19. [单选题]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不包括( )
A. 统计推断法
B. 趋势外推法
C. 因果模式预测法
D. 类比分析法
E. 专家系统法
20. [单选题]Ames试验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 共培养法
B. 预培养法
C. 平板掺入法
D. 点试法
E. 突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