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中级资格考试宝典药师专业技术资格中级题库模拟练习(I2),更多主管药师中级职称考试[代码:366]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男性,25岁,反复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3年。脑电图示有癫痫样波发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应立即开始治疗
B. 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C. 用药后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D. 开始先单独给予一种药物治疗
E. 开始立即足量给予苯巴比妥钠治疗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胃液成分的是
A. 盐酸
B. 内因子
C. 黏液
D. 胃蛋白酶原
E. 羧基肽酶原
3. [单选题]药物代谢发生水解反应的药物不包括
A. 普鲁卡因
B. 哌替啶
C. 氯霉素
D. 水杨酰胺
E. 异烟肼
4. [单选题]某患者,女性,56岁。由于风湿性关节炎发作,为了缓解症状而口服了阿司匹林片剂,一周后患者出现了流鼻血症状。以下关于不良反应的叙述中,不是由阿司匹林引起的是
A. 胃肠道反应
B. 凝血障碍
C. 水杨酸反应
D. 瑞氏综合征
E. 直立性低血压
5. [单选题]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对下列指标降低作用最强的是
A.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B. 低密度脂蛋白(LDL)
C. 高密度脂蛋白(HDL)
D. 甘油三酯(TG)
E. 总胆固醇(TC)
6. [单选题]INN的中文意思是
A. 通用名
B. 国际非专利名称
C. 化学名
D. 结构名
E. 商品名
7. [单选题]下列哪个非甾体抗炎药是为了克服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刺激性而改进得到的
A. 吲哚美辛
B. 贝诺酯
C. 双氯芬酸钠
D. 布洛芬
E. 对乙酰氨基酚
8. [单选题]下述有关鼻黏膜吸收特点表述不恰当的是
A. 有利于全身吸收
B. 可避开“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
C. 给药方便易行
D. 吸收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
E. 吸收程度远小于静脉注射剂
9. [单选题]有关糖皮质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
A. 抗炎不抗菌,降低机体防御功能
B. 诱发和加重溃疡
C. 肝功能不良者须选用可的松或泼尼松
D. 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
E. 停药前应逐渐减量或采取隔日给药法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巴比妥类作用和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剂量不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B. 均可用于抗惊厥
C. 可用于麻醉或麻醉前给药
D. 均可用于抗癫痫
E. 可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
11. [单选题]只激动M胆碱受体的药物是
A. 乙酰胆碱
B. 毛果芸香碱
C. 新斯的明
D. 阿托品
E. 毒扁豆碱
12. [单选题]哪些部门参与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A. 卫生部医政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主管部门
C.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D. 卫生部医政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3. [单选题]药学信息服务的特点是
A. 以患者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为依托
B. 以药物为中心
C. 真实可靠
D. 新颖实用
E. 及时共享
14. [单选题]药品
A.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B. 未曾在中国生产的药品
C.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D. 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即可自行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E.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5. [单选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减少
A. 血小板数
B. 血红蛋白含量
C. 中性粒细胞数
D. 淋巴细胞数
E. 红细胞数
16. [单选题]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核苷酸
B. 核苷
C. 肽单元
D. 氨基酸
E. 肽链
17. [单选题]男,70岁,帕金森病病史9年,间断服用苯海索治疗。近2个月病情加重,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四肢僵硬,卧床不起。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其可能性最大的是
A. 药物选择不合理
B. 药量不足
C. 药物毒副作用
D. 出现并发症
E. 吸烟与嗜酒
18. [单选题]以下关于胆汁排泄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 胆汁流量
B.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C. 生理因素
D. 种属差异
E. 给药途径
19. [单选题]调配药品时
A. 需要仔细阅读处方,但不用照药品顺序逐一调配
B. 应同时调配多张处方,以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
C. 调配好的处方不需要药师签名或盖章
D. 需要在每种药品外包装上分别贴上用法、用量、贮存条件等的标签
E. 药品配齐后,为节约时间,不需要核对可直接都发给患者
20. [单选题]关于药物不良反应定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意的超剂量、错误用药造成的有害反应
B. 无意的超剂量、错误用药造成的有害反应
C. 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D. 有效成分改变的药品引起的有害反应
E. 出产检验不合格药品引起的有害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