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职称正高优质在线题库(T7)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7-25   [手机版]    

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职称正高优质在线题库(T7)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医学职称正高优质在线题库(T7),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的含义是( )

A. 阴虚不能制阳
B. 营卫失调
C. 卫阳浮盛,营阴失守
D. 脉象浮弱
E. 正虚邪盛


2. [多选题]关格的病位以肾为主,可与何脏同病

A. 心
B. 脾
C. 肝
D. 肺
E. 胃


3. [多选题]皮水的发病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较密切(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4. [单选题]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决定人体生长壮老的是

A. 心气
B. 肝气
C. 脾气
D. 肾气
E. 肺气


5. [单选题]《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

A. 阴邪入于阳分交结不解
B. 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
C. 正胜邪却,阴阳交争
D. 阴精与阳气交结不清
E. 以上均不是


6. [多选题]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

A. 外感温邪
B. 体质因素
C. 性别差异
D. 社会因素
E. 自然因素


7. [单选题]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的内容,“病发不足”时的治疗,应当是

A. 标本同治
B. 本而标之
C. 标而本之
D. 先治其本
E. 治标即可


8. [单选题]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卫阳不足,无力与邪抗争
B. 感邪较轻
C. 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D. 邪热内郁,不能外发
E. 以上都不是


9. [多选题]溃疡性结肠炎按病程经过分型为

A. 初发型
B. 复发型
C. 慢性复发型
D. 慢性持续型
E. 急性爆发型


10.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分类

A. 病因
B. 湿热程度
C. 黄色明晦
D. 性别
E. 病机


11. [多选题]“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的脏器是指

A. 胃
B. 胆
C. 大小肠
D. 三焦
E. 膀胱


12. [多选题]心痹的症状表现有( )

A. 心下鼓
B. 喘
C. 咽干
D. 恐
E. 心下崩


13. [多选题]胃痛虚证的治疗法则是

A. 温胃散寒
B. 温中健脾
C. 健脾益气
D. 养阴益胃
E. 健脾和胃


14. [多选题]桂枝去芍药汤证的病机是( )

A. 胸阳不振
B. 表邪未解
C. 表邪已解
D. 胸阳损伤
E. 寒邪凝闭


15. [多选题]湿在肌肉,用药宜选用( )

A. 滑石,大豆黄卷
B. 茯苓皮、苍术皮
C. 藿香叶、鲜荷叶
D. 黄连、厚朴
E. 白通草、桔梗


16.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中用大黄的目的是

A. 清热泻火
B. 泻下通便
C. 利胆退黄
D. 活血祛瘀
E. 清热止血


17. [多选题]下列有清热通便功效的方剂是( )

A. 茵陈蒿汤
B. 栀子柏皮汤
C.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D. 麻子仁丸
E. 抵当汤


18. [单选题]烂喉痧见壮热,烦渴,咽喉肿痛糜烂,甚则气道不通,肌肤丹痧紫赤密布,红晕融合成片,舌绛干燥起芒刺,状如杨梅,其治法为

A. 气营两清,透邪外出
B. 凉血解毒,疏风消肿
C. 清营养阴,解毒透邪
D. 清气解毒,透泻郁热
E. 气血两清,解毒救阴


19. [单选题]大头瘟毒壅肺胃,治宜

A. 白虎汤
B. 麻杏石甘汤
C. 凉膈散
D. 普济消毒饮
E. 通圣消毒散


20. [多选题]作为中上下三消临床分类的侧重症状是

A. 多饮
B. 多食
C. 多尿
D. 消瘦
E. 尿有甜味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1znvdn.html
  • 下一篇:2024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卫生正高易混易错考试试题(T7) 可用大承气汤攻下( )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健脾除湿行之 平之 缓之# 散之 润之误汗则神昏耳聋 误汗甚则目瞑不欲言 误下则洞泄 误滋补则病深不解 误温补则化燥伤阴#物质运动的
  • 在线题库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