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妇产科护理医学中级卫生专业技术备考在线题库(D2),更多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病室温度过高时使患者
A. 烦躁
B. 闷热,尿液排泄增加
C. 黏膜干燥,咽痛
D. 肌肉紧张
E. 头晕,疲倦
2. [单选题]分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A. 结构简单,命令统一
B. 利于集体审议与判断
C. 可满足现代组织活动所需的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责任制的要求
D. 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管理的主动权
E. 管理工作分工较细
3. [单选题]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外阴阴道可见
A. 白色膜状物
B. 小阴唇及阴道粘连
C. 黄色水样分泌物
D. 散在红色斑点
E. 边缘有不规则凸起的溃疡
4. [单选题]冠心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
A. 心电图检查
B. X线检查
C. 冠脉造影
D. 超声心动图检查
E. 心导管检查
5. [单选题]中华护理学会创办于
A. 1903年
B. 1907年
C. 1920年
D. 1922年
E. 1909年
6. [单选题]管理过程中,在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这种控制类型称为
A. 过程控制
B. 同期控制
C. 反馈控制
D. 前馈控制
E. 要素质量控制
7. [单选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
A. 巨幼细胞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失血性贫血
E. 白血病
8. [单选题]不属于妇科门诊设置的是
A. 诊断室
B. 专用厕所
C. 治疗室
D. 检查室
E. 注射室
9. [单选题]会阴湿热敷所用硫酸镁的浓度为
A. 5%
B. 15%
C. 20%
D. 30%
E. 50%
10. [单选题]以下有关内源性和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于其他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
B. 内源性感染又称不可预防性感染
C. 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
D. 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表的正常菌群
E. 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内的潜在病灶
11. [单选题]小儿,男性,体重18kg,身长105cm,头围50cm,护士判断其年龄约为
A. 3岁
B. 5岁
C. 10个月
D. 12个月
E. 1岁半
12. [单选题]下列关于医院感染资料收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只能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
B. 查阅的内容包括病人相关的医疗、护理文件,如体温单、病程记录等
C. 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需要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 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
E. 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暂不作为监测的重点人群
13. [单选题]高渗性脱水的患者,其脱水程度为中度,患者缺水量为体重的
A. 2%~4%
B. 3%~5%
C. 4%~6%
D. 5%~7%
E. 6%~7%
14. [单选题]关于妊娠期乳房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雌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
B. 大量孕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
C. 乳头增大,乳晕变黑
D. 妊娠中期乳房开始增大,充血明显
E. 妊娠晚期可有乳汁分泌
15. [单选题]美国心理学家Wood Worth提出的行为表示式"S-O-R"分别指( )
A. S-see,O-organize,R-respond
B. S-sense,O-organize,R-react
C. S-stimulus,O-organism,R-reaction
D. S-stimulate,O-orgaruze,R-respond
E. S-sensory,O-organism,R-response
16. [单选题]创造安全、舒适、满意、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免受疾病、危险因素威胁的保护,促使人们提高增进健康的能力及自立程度。属于健康促进领域中的
A. 发展个人技能
B. 加强社区行动
C. 创造支持环境
D.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E. 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17. [单选题]营养不良常见于
A. 1岁以下小儿
B. 2岁以下小儿
C. 3岁以下小儿
D. 5岁以下小儿
E. 8岁以下小儿
18.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和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
A. 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C. 支原体感染
D. 遗传因素
E. 衣原体感染
19.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
B.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执业证书
C. 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D. 缓聘、解职待聘、解聘
E.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 [单选题]男性,35岁,阑尾切除术后第5天,体温升高,大便次数增多,解黏液便,有里急后重,考虑并发了盆腔脓肿,首选的检验方法是
A. 腹部B超
B. 腹腔穿刺
C. 直肠指检
D. 大便细菌培养
E. X线腹部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