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3口腔修复(副高)模拟考试冲刺试题(AI5),更多口腔修复(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移植的皮片不可能获得如同正常皮肤的功能。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感觉的恢复过程中,以痛觉、触觉恢复较早,冷热觉恢复较迟
B. 全厚皮片的交感神经功能可以再生,局部可以出汗,但不完全
C. 中厚皮片不含汗腺
D. 中厚皮片极少有交感神经再生
E. 全厚皮片局部丧失出汗功能,其交感神经功能不可以再生
2. [多选题]关于口腔鳞状细胞癌,以下哪几项正确的
A. 是口腔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B. 男性多于女性
C. 以口底鳞癌最多
D. 血道转移较少见
E. 口腔后部鳞癌较易转移
3. [单选题]不属于结肠镜检查并发症的是
A. 腹胀
B. 肠出血
C. 肠穿孔
D. 肠系膜撕裂
E. 腹膜后气肿
4. [单选题]关于装盒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正装法是将模型和支架包埋在下层型盒内,人工牙和蜡基托暴露在外,以后人工牙即翻置于上层型盒内
B. 大多数可摘局部义齿均采用混装法,其优点为支架和模型包埋在一起,填塞塑料时支架不易移位;人工后牙和基托分别在上、下型盒内填塞塑料,便于修整人工牙的颈缘
C. 正装法是将模型、人工牙和支架全部固定在下层型盒的石膏内,只将舌腭侧基托和人工牙的舌侧暴露在外,以后只在上层型盒内填塞塑料
D. 反装法在准备模型时,支架应该游离出来,在装下层型盒时,石膏只包埋模型部分,蜡基托、人工牙、支架均不要被石膏包埋大多数可摘局部义齿均采用这种装盒方法
E. 混装法是将模型和支架包埋在下层型盒内,人工牙和蜡基托暴露在外,以后人工牙即翻置于上层型盒内。若后牙为雕刻的蜡牙,则在下层型盒内填塞人工牙塑料,在上层型盒内填塞基托塑料
5. [多选题]义齿稳定的设计原则中,哪些是正确的
A. 按三角形放置固位体
B. 按四边形放置固位体
C. 按直线形放置固位体
D. 尽量使义齿固位体连线中心与整个义齿的中心一致或接近
E. 在支点线二等分处垂直延长浅通过的牙上放间接固位体
6. [单选题]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其中一根受累较重,另一根健康,有支持骨不松动,并能进行根管治疗。应选择下列哪种手术
A.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B. 截根术
C. 切除性骨手术
D. 翻瓣术
E. 分根术
7. [多选题]以下关于增加冠桩固位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根管口预备一小肩台
B. 增加桩与管壁的密合度
C. 选用优良粘结剂
D. 尽可能去净根管内壁上附着的充填材料
E. 尽可能去除残冠硬组织
8. [单选题]短冠基牙一般在牙龈缘上保留( )牙冠
A. 3mm以上
B. 3mm以下
C. 1~3mm
D. 1~5mm
E. 5mm以下
9.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铸造全冠的适应证
A. 固定义齿的固位体
B. 修改牙齿外形
C. 恢复咬合
D. 牙本质过敏
E. 残根
10. [多选题]下列脉象主病与痰饮有关是( )
A. 滑脉
B. 结脉
C. 弦脉
D. 濡脉
E. 促脉
11. [单选题]下面不是自凝成形的方法是
A. 涂塑成形
B. 气压成形
C. 加压成形
D. 注塑成形
E. 加温加压成形
12. [多选题]粘接固定桥时常使用粘接剂 ( )
A. 丁香油酚粘接剂
B. 聚羧酸锌粘接剂
C. 树脂粘接剂
D. 磷酸锌粘接剂
E. 以上均可
13. [单选题]可能导致全冠粘固后松动、脱落的原因不包括
A. 预备体轴壁聚合角过大
B. 咬合侧向力过大
C. 修复体不密合
D. 牙周病
E. 粘固失败
14. [多选题]瓷全冠的优点主要有
A. 色泽稳定
B. 制作简便
C. 美观
D. 价格低廉
E. 生物相容性好
15. [单选题]固定修复体设计龈上边缘的主要优点是
A. 牙周刺激小
B. 美观
C. 边缘密台
D. 不易菌斑附着
E. 以上都不是
16. [单选题]"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 )
A. 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
B. 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
C. 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
D. 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
E. 头为五脏六腑精气会聚之所
17. [单选题]全口义齿承受力最好的部位是 ( )
A. 尖牙和第一前磨牙区
B. 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
C. 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
D. 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区
E.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区
18. [单选题]选择固定桥基牙时,哪一项最不重要
A. 基牙的牙髓状况
B. 基牙的牙周组织健康
C. 基牙的支持能力
D. 基牙的固位能力
E. 基牙的共同就位道
19. [单选题]可摘局部义齿卡环的数量一般为
A. 2~4个
B. 5~6个
C. 7~8个
D. 尽量少
E. 尽量多
20. [单选题]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 )
A. 心阳
B. 肺气
C. 脾阳
D. 肝阳
E. 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