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形成牙本质
A. 成釉器
B. 牙蕾
C. 牙囊
D. 牙板剩余
E. 牙乳头
2. [单选题]男,50岁。金属全冠黏固后一个月,咀嚼时出现咬合痛,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急性牙髓炎
B. 创伤性尖周炎
C. 牙龈萎缩引起颈部过敏
D. 慢性牙髓炎
E. 继发龋
3. [单选题]关于心理治疗中医患关系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单向性
B. 系统性
C. 正式性
D. 时限性
E. 双向性
4. [单选题]患者,女,42岁。局麻下拔除残根,术后第3天出现全身发热,右咽侧疼痛,随即出现张口受限、吞咽疼痛,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此情况可能是发生了
A. 咀嚼肌痉挛
B. 翼内肌痉挛
C. 拔牙创感染
D. 翼颌间隙感染
E. 下牙槽神经损伤
5. [单选题]肺结核的报告时限是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E. 48小时
6. [单选题]妊娠期龈瘤牙龈表现为
A. 龈增生,呈细小分叶状
B. 龈呈瘤样突起,有蒂、鲜红、质软
C. 龈乳头呈球样增生、质软,多见于前牙唇侧
D. 龈退缩、鲜红、质软
E. 龈肥大、苍白、质硬
7. [单选题]在医患双方的道德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病人的就医心理
B. 医生的道德修养
C. 病人的文化水平
D. 医生的职称高低
E. 病人的情绪
8. [单选题]龋病资料整理一般不作为分组变量的是
A. 年龄
B. 文化程度
C. 性别
D. 城乡
E. 民族
9. [单选题]牙膏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A. 摩擦剂
B. 洁净剂
C. 湿润剂
D. 胶粘剂
E. 芳香剂
10. [单选题]关于牙周病牙槽骨破坏的形式下面哪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A. 水平吸收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
B. 垂直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
C. 凹坑状吸收是指附着龈下牙槽骨的吸收
D. 反波浪形骨吸收可伴随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出现
E. 牙槽骨吸收的同时也会有代偿性的修复表现
1.正确答案 :E
解析:3.牙本质由牙乳头分化形成的成牙本质细胞产生,牙釉质由成釉器的成釉细胞产生,牙骨质由牙囊中形成的成牙骨质细胞产生。
2.正确答案 :B
解析:患者在戴金属全冠黏固后一个月,咀嚼时出现咬合痛。应检查牙松动度确定是否是创伤性牙周炎或根尖周炎。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通常引起自发性疼痛。而牙龈萎缩引起颈部过敏,继发龋通常在固定桥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遇冷热刺激疼痛。故选B。
3.正确答案 :E
解析:治疗关系的建立原则包括单向性、系统性、正式性、时限性,不包括双向性。单向性是指一切为了患者的利益,故双向性不正确,选择E。
4.正确答案 :D
解析:翼颌间隙感染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少数为医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还有从邻近间隙感染扩散而来。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咀嚼吞咽疼痛。感染可顺着这些组织向上扩散至颞间隙和颞下间隙,向前扩散至颊间隙,向前下扩散至下颌下和舌下间隙,向内可扩散至咽旁间隙。
5.正确答案 :D
6.正确答案 :B
解析:3.妊娠期龈炎:龈缘和龈乳头呈鲜红或发绀,松软、光亮、肿胀、肥大,有龈袋形成,轻探易出血;妊娠期龈瘤,瘤体常呈扁圆形,向近远中扩延,可有蒂,一般不超过2cm。故1小题选B。药物性龈炎:龈乳头可呈球状、结节状或桑葚状,龈肥大、苍白、质硬,2小题选E。青春期龈炎:好发于前牙唇侧的牙间乳头和龈缘,唇侧龈缘明显肿胀,乳头呈球状突起,龈色暗红或鲜红,光亮,质地软,龈袋形成,探诊易出血,3小题选C。
7.正确答案 :B
解析:在医患双方的道德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样是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只有医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他的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许多医疗事故都不是医务人员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由于个别医务人员医德情感淡漠,缺乏责任心,对病人不负责任所致。医生的职称高低只是其技术水平的反映。同时,病人的就医心理、文化水平、情绪等方面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故选B。
8.正确答案 :B
解析:龋病的流行特征包括:①地区分布:龋病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与该地区的水氟含量和经济情况有一定的关系。②时间分布。③人群分布:a.年龄:龋病患病随年龄而变化;b.性别: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而恒牙患龋率女性略高于男性;c.城乡居民;d.民族。故选B。
9.正确答案 :A
解析:牙膏是由粉状摩擦剂、湿润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香料、甜味剂及其他特殊成分构成的。摩擦剂是牙膏中含量最多的成分(约25%~60%)。故本题选A。摩擦剂加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增强去污及磨光牙面能力。
10.正确答案 :C
解析:牙槽骨破坏的形式可分①水平型吸收:最常见的吸收方式(A对),通常形成骨上袋;②垂直型骨吸收/角形吸收,形成骨下袋(B对)。最常见于邻面;③凹坑状吸收:牙槽嵴间隔的骨嵴顶吸收(C错),(邻面)致病因素:邻面菌斑、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④其他形式的骨变化:反波浪式,外生骨疣/扶壁骨(骨组织对破坏的代偿性表现,但造成不利于菌斑控制的形态改变)。故本题选C。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2xj75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