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指的是
A. 粪便和尿液
B. 水道中的阴液
C. 化生的精血津液
D. 浓厚的营养物质
E. 痰饮等病理产物
2. [单选题]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A. 健脾益气,和中养胃
B. 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C.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D. 健脾养胃,理气化痰
E. 健脾助运,养胃渗湿
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委中穴主治范围的是
A. 腰背痛
B. 腹痛
C. 小便不利
D. 丹毒
E. 气喘
4. [单选题]素体表虚,复因外感,恶风汗出,发热脉浮缓,用药宜首选
A. 薄荷
B. 荆芥
C. 紫苏
D. 防风
E. 桂枝
5. [单选题]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 心中
B. 肺中
C. 手小指端
D. 足大趾内端
E. 胸中
6. [单选题]触按疮疡局部,肿处烙手而压痛者,病属
A. 实寒证
B. 实热证
C. 虚寒证
D. 虚热证
E. 气血虚证
7.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面痛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面痛好发于男性
B. 其发病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
C. 40岁以上好发此病
D. 面痛以眼、面颊部出现疼痛为多
E. 面痛又称"面风痛"、"面颊痛"
8. [单选题]治疗肝阳上亢头痛可选用的腧穴是( )
A. 梁丘
B. 足三里
C. 曲泉
D. 太冲
E. 三阴交
9. [单选题]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
A. 半夏泻心汤
B. 生姜泻心汤
C. 甘草泻心汤
D. 大柴胡汤
E. 十枣汤
10. [单选题]酸枣仁汤主治证候的病因病机是
A.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B. 心阴不足,肝气失和
C. 心肾两亏,阴虚血少
D.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
E. 心阳偏亢,心肾不交
11. [单选题]痉病,高热,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证属
A. 刚痉
B. 欲作刚痉
C. 柔痉
D. 表热致痉
E. 里热成痉
12. [单选题]鉴别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最有意义的是
A. 有无头痛
B. 有无恶寒
C. 有无发热
D. 有无汗出
E. 有无恶风
13. [单选题]风温银翘散证兼咳嗽者,方中最宜加
A. 马勃
B. 杏仁
C. 玄参
D. 陈皮
E. 天花粉
14. [单选题]耳与下列哪组经络联系密切
A. 手太阳、手足阳明、足少阴
B. 足少阴、手足太阳、足阳明
C. 足厥阴、手足少阳、手太阳
D. 足少阴、手足少阳、手阳明
E.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
15. [单选题]保和丸与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A. 木香、砂仁
B. 山楂、神曲
C. 半夏、茯苓
D. 陈皮、连翘
E. 人参、白术
16. [单选题]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的是
A. 早期诊断
B. 先安未受邪之地
C. 治病求本
D. 急则治其标
E. 扶正祛邪
17. [单选题]白虎加人参汤所治消渴证的病机是
A. 肾气不化、津不上承
B. 肾阳虚衰、水饮内停
C. 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D. 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E. 胃热独盛,津气两伤
18. [单选题]栝蒌瞿麦丸主治的是
A. 肺胃热盛的消渴
B. 肾气亏虚的消渴
C. 湿热夹瘀的小便不利
D. 脾肾亏虚的小便不利
E. 上燥下寒的小便不利
19. [单选题]下列关于精气学说描述错误的是
A.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B. 精气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及维持
C. 人体的功能活动依靠气的推动和调控
D. 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
E. 精气学说与中医整体观念无直接关系
20. [单选题]在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循行的经脉是
A. 足太阴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少阴肾经
E. 手太阴肺经
1.正确答案 :A
2.正确答案 :B
解析: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3.正确答案 :E
解析:委中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4.正确答案 :E
解析: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煎服,3~9g。
5.正确答案 :C
解析:手小指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指、趾)交接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指、趾)交接.png]
6.正确答案 :B
7.正确答案 :A
解析:面痛
【病因病机】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成瘀,使气血瘀滞。上述因素皆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产生面痛。
【辨证】
主症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
眼额部痛,主要属足太阳、手少阳经病证,为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支痛。上颌部、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下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3支即下颌支痛。
8.正确答案 :D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D
11.正确答案 :E
12.正确答案 :D
解析:太阳病证
临床表现:恶风寒、脉浮、头项强痛
太阳中风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喘。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png]
13.正确答案 :B
14.正确答案 :E
解析: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15.正确答案 :B
解析: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所致。治当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方中人参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和胃,助人参益气,共为君药。山药益气止泻,助人参、白术,补益脾胃;茯苓健脾渗湿止泻,助白术健脾祛湿;山楂偏于消肉食;神曲偏于消酒腐;麦芽偏于消面食,共为臣药。肉豆蔻健脾和胃止泻;砂仁理气醒脾;木香行气导滞;陈皮和胃化湿;黄连清热燥湿止泻,共为佐药。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效。
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均含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砂仁、甘草等药,皆具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可治疗脾虚夹湿之证。
健脾丸因配入山楂、神曲、麦芽、黄连等药,兼具消食化滞、清热燥湿之功,宜于脾虚食积内停,生湿蕴热之证; 参苓白术散因配入莲子、扁豆、薏苡仁、桔梗等药,功擅渗湿止泻,兼可保肺,宜于脾虚生
16.正确答案 :B
17.正确答案 :C
解析: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中暍中。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肺胃热盛而伤及津液,热能伤津,亦能耗气,气虚不能化津,津亏无以上承,则口干舌燥、渴欲饮水,可见舌红苔黄而燥,脉大而细数。
证候:口干舌燥,渴欲饮水,可见舌红,苔黄而燥,脉大而细数。
辨证:肺胃热盛,气津两伤。
治则:清热止渴,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
18.正确答案 :E
解析:栝蒌瞿麦丸方中炮附子温肾化气,栝蒌根(天花粉)、山药(薯蓣)润燥生津;水停于内,泛溢周身,则用茯苓健脾渗利水饮;瞿麦渗湿利尿,导水于下。诸药配伍,共奏温阳利水,润燥止渴之效。如此则阳气宣通,水气下行,津液上润,故可治上燥下寒之小便不利。
19.正确答案 :E
20.正确答案 :C
解析: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2zjm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