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正高考试宝典基础检验卫生正高高级职称精选在线题库(L3),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血红蛋白尿的特点是 ( )
A. 暗红色、棕红色或酱油色
B. 显微镜检查有红细胞
C. 离心后上清液为无色
D. 隐血试验阳性
E. 尿蛋白质定性阳性
2. [多选题]自身输血优点有 ( )
A. 可避免异体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
B. 可避免输异体血产生的免疫反应
C. 反复放血可刺激病人体内红细胞的再生,使病人造血功能增强
D. 可缓解血源紧张,特别是缓解稀有血型血源的紧张情况
E. 节约血源
3. [多选题]适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是 ( )
A. 晨尿
B. 随机尿
C. 3h尿
D. 餐后尿
E. 12h尿
4. [多选题]根据干化学法尿液分析结果必须进行显微镜筛检的情形至少包括
A. 当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或亚硝酸盐任一项阳性时
B. 当临床医师提出特殊要求时
C. 当标本来自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时
D. 当患者提出要求时
E. 当尿干化学分析仪失控时
5. [多选题]血红蛋白管型可见于 ( )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急性肾小管坏死
C. 肾出血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急性肾盂肾炎
6. [多选题]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有( )
A. 亲和力
B. 二者是否共价结合
C. pH值
D. 电解质
E. 温度
7. [多选题]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需检验无效假设μ=μ是否成立,可考虑用
A. t检验
B. μ检验
C. 相关分析
D. 回归分析
E. χ2检验
8. [多选题]下列哪些羊水检查技术不适用于胎儿性别鉴定
A. X染色体检查和Y染色体检查
B. 染色体特异DNA探针技术
C. 聚合酶链反应
D. 羊水细胞形态分析
E. 甲苯胺蓝试验
9. [多选题]关于体液检验领域对环境、设备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应有充分的工作空间,并实施安全风险评估
B. 尿干化学试纸条的存放对温度有要求,对湿度没有要求
C. 应定期对尿液分析仪进行校准
D.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只需使用普通的离心机,转速没有要求
E. 应有足够的、温度适宜的储存空间,用于保存临床样品和试剂
10. [多选题]关于HCG,错误的是 ( )
A. HCG与黄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
B. HCG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免疫性,保护滋养层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
C. 妊娠黄体可降低甾体激素的分泌以中止妊娠
D. HCG亚基具有促进卵泡成熟、促甲状腺及睾丸间质细胞的活性
E. HCG与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合用以中止妊娠
11. [多选题]标准化时应注意
A.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使资料间具有可比性
B. 各组应采用统一的标准计算标准化率
C. 无论各组分率的大小情况,都可以采用标准化法
D. 标准化率可以直接进行比较
E. 直接标准化法需要先计算SMR
12. [多选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稀释液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A. 乙醇
B. 甘油
C. 丙酮
D. 碳酸钾
E. 冰乙酸
13. [多选题]可引起血尿的是 ( )
A. 前列腺炎
B. 盆腔炎
C. 睾丸炎
D. 钩虫病
E. 泌尿系统肿瘤
14. [多选题]下列疾病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有( )
A. 血清病
B. 输血反应
C. 新生儿溶血
D. 花粉症
E.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15. [多选题]尿液标本采集应告知患者的内容包括
A. 标本采集的目的
B. 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C. 避免消毒剂、粪便等混入尿液
D. 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需要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E. 采集标本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性交及饮酒等
16. [多选题]关于尿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心力及离心时间有标准
B. 离心管标有体积刻度,刻度精确到0.5ml
C. 保留0.2ml沉渣
D. 离心试管底部为锥形,便于浓缩沉渣
E. 主要是操作的标准化,报告方式不变
17. [多选题]根据HIA的单体型遗传方式,在器官移植供者的选择、法医的亲子鉴定中应用,机制是( )
A. HLA单体型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B. 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几率各占25%
C. 孪生兄弟的HLA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
D. 亲代与子代之间必然有一个单体型相同
E. 同胞之间一个单体型相同或不相同几率各为50%
18. [多选题]新装仪器或调整维修后,可显著影响分析仪性能,故应进行仪器性能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 正确选择检测不精密度的标本,检测不精密度
B. 评估基线不精密度
C. 校准品的特征
D. 记录校准结果
E. 验证特殊检测项目
19. [多选题]脓血便多见于
A. 溃疡性结肠炎
B. 肠结核
C. 霍乱
D. 阿米巴痢疾
E. 细菌性痢疾
20. [多选题]佐剂( )
A. 可非特异性地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B. 可促进TH细胞的活化,增强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
C. 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D. 可增加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因
E. 可增加抗体产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