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在最初阶段,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可能与()相关。"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疼痛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多选题]在最初阶段,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可能与()相关。
A. 神经性炎症
B. 肿瘤坏死因子-α局部含量高
C. 全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高
D. 在受累关节囊液中蛋白浓度的增加
[单选题]突然视力下降伴眼痛的眼病有( )
A. 角膜破裂伤
B.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C. 视网膜脱离
D. 糖尿病性白内障
E. 中央静脉阻塞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不符合异位内分泌综合征描述的是
A. 可发生于肺癌
B. 可发生于肝癌
C. 可发生于胰腺癌
D. 可发生于胃癌
E. 不发生于肉瘤
正确答案 :E
解析:异位内分泌综合征指的是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也可以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症状。此类肿瘤多为恶性肿瘤,以癌居多,如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等,一些肉瘤也可引起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如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单选题]患者男性.32岁。3天前淋雨受凉,目前T 39~40℃,呈稽留热型,咳嗽伴胸痛,咳痰呈铁锈色。查体:急性病容,口角有单纯疱疹,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闻及管样呼吸音。胸片可见肺实变阴影。最可能的诊断为
A. 军团菌肺炎
B. 肺炎杆菌肺炎
C. 肺炎链球菌肺炎
D. 厌氧菌肺炎
E. 葡萄球菌肺炎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周期性瘫痪最常累及的肌肉是
A. 肋间肌和膈肌
B. 咽喉肌
C. 眼外肌
D. 尿道和肛门括约肌
E. 四肢近端肌肉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形成胆固醇结石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胆盐与磷脂的微胶粒不足
B. 大肠杆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过多
C. 胆汁酸分泌增多
D. 胆固醇绝对量增加
E. 胆汁中的钙离子增多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
A. 为阳邪,伤津耗气
B. 为阳邪,其性开泄
C. 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D. 为阳邪,其性炎上
E. 为阳邪,其性炎热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细辛、干姜
B. 生姜
C. 芍药、炙甘草
D. 麻黄、桂枝
E. 半夏、五味子
正确答案 :ACDE
[多选题]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可见有。
A. 呕而不渴
B. 胸胁满微结
C. 往来寒热
D. 小便利
正确答案 :BC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
A. 足三里
B. 条口
C. 上巨虚
D. 梁丘
E. 下巨虚
正确答案 :A
解析:一、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循行.png] 二、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1.承泣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面痛、目翳等目疾;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3.地仓 定位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等局部病证。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4.颊车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5.下关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 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部疾患。 操作 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6.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 平刺0.5~1寸。 7.人迎 定位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 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8.粱门 定位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操作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做大幅度提插。 9.天枢(大肠之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0.水道 定位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1.归来 定位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主治 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 操作 直刺1~2寸。 2.梁丘(郄穴) 定位 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 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 直刺1~1.2寸。 3.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4.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2寸。 5.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主治 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操作 直刺1~1.5寸。 6.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 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下肢痿痹;乳痈。 操作 直刺1~1.5寸。 7.丰隆(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 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8.解溪(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 操作 直刺0.5~1寸。 9.内庭(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10.厉兑 (井穴) 定位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 操作 浅刺0.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