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2024临床药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模拟试卷(R0),更多临床药学(正高)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 解毒敛疮
B. 活血止痛
C. 清热利尿
D. 化瘀止血
E. 祛痰止咳
2. [多选题]下列哪些症状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停药症状(不良反应)
A. 肌无力
B. 肌痛
C. 伤口愈合不良
D. 关节痛
E. 发热
3. [多选题]医院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应遵守
A. 质量第一
B. 照搬药典
C. 技术先进
D. 经济合理
E. 安全有效
4. [多选题]以下药物中,可能导致尿沉渣结晶阳性的是
A. 顺铂
B. 巯嘌呤
C. 磺胺药
D. 扑米酮
E. 氨苄西林
5. [多选题]除去器具上热原的方法有
A. 高温法,于250℃加热30分钟以上
B. 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或加氢氧化钠处理,可将热原破坏
C. 用微孔滤膜进行过滤
D. 利用其挥发性,通过蒸馏加以除去
E. 用活性炭进行吸附
6. [多选题]肺的系统连属包括( )
A. 在志为悲忧
B. 肺与大肠相表里
C. 在液为涕
D. 在体合皮发毛
E. 在窍为鼻
7. [多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必须立即停止发布药品广告的情形有
A. 涉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的广告
B. 生产企业部分药品被法院查封、扣押
C. 使用伪造、假冒、失效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广告
D.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广告
E. 被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广告
8. [单选题]头身重痛,属( )
A. 湿阻
B. 瘀血
C. 火热
D. 气血
E. 风热
9. [多选题]关于国外临床药学发展史,叙述正确的是
A. “临床药学”这一术语,第一次提出是在1953年的美国
B. “临床药学”这一术语,第一次提出是在1953年的英国
C. 196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药学院首先建立了“临床药学专业”
D. 1967年,“临床药学专业”首先在英国建立
E. 1977年,在荷兰海牙市召开了“临床药学国际学术会议”
10. [多选题]下列有关苯海索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B. 对帕金森病的疗效不如左旋多巴
C. 对改善肌肉僵直及动作迟缓疗效好,而对肌肉震颤疗效差
D. 外周抗胆碱作用是阿托品的1/10~1/3
E. 有口干、散瞳、尿潴留、便秘等不良反应
11. [单选题]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是( )
A. 经络系统
B. 五脏
C. 六腑
D. 奇恒之腑
E. 血、脉
12. [多选题]按照《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关于执业药师注册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执业药师注册证的有效期为五年
B. 申请注册者必须经所在单位考核同意
C. 执业药师执业范围,应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D. 执业药师应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执业活动
E. 因健康原因不能从事执业药师业务的,应办理注销注册手续
13. [多选题]合并用药的情况是
A. 为使治疗效果更全面,多种药合用比单一用药好
B. 为了提高机体的耐受性,对抗菌药而言是为了延缓病原菌产生的耐药性
C.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D. 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E. 为提高疗效
14. [多选题]下列关于溶液的等渗与等张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是物理化学概念
B. 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是生物学概念
C. 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但多数药物等渗时也等张
D. 等渗不等张的药液调节至等张时,该溶液一定是低渗
E. 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但并不是等张溶液
15. [多选题]胁痛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
A. 肝
B. 脾
C. 胃
D. 肾
E. 胆
16. [多选题]药学部门对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危险性药品的管理有
A. 制定药品采购工作程序,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B. 定期对贮存药品进行抽检
C. 库存实行分别储存、分类定位、整齐存放
D. 专设仓库,单独存放,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E. 经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各临床科室可以自行配制或购售此类药品
17. [单选题]泄泻初起的治疗不宜采用( )
A. 分利
B. 消导
C. 清化
D. 固涩
E. 疏解
18. [多选题]神具体反映在人的( )
A. 眼神
B. 面色
C. 精神表情
D. 语言呼吸
E. 动作体态
19. [多选题]处方的适宜性审核包括
A.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B. 剂量、用法和疗程的正确性
C. 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D. 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E. 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20. [多选题]药学服务的对象包括
A. 患者及家属
B. 卫生工作者
C. 医务人员
D. 药品消费者
E. 健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