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口腔医师知识点汇总考试试题(Y5),更多口腔医师定期考核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医师定期考核培训频道。
1. [单选题]白斑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病损不易擦掉
B. 斑块呈白色或灰白色
C. 可发生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
D. 损害大小不一
E. 损害大小与恶变之间有平行关系
2. [单选题]人体试验必须坚持( )
A. 受试者绝对安全
B. 受试者获得经济利益
C. 受试者的疾病获得治疗
D. 受试者知情同意
E. 受试者没有不适
3. [单选题]以下哪种不属于癌前状态?( )
A. 口腔扁平苔藓
B.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C. 白斑
D. 盘状红斑狼疮
E. 着色性干皮病
4. [单选题]桩冠根管预备中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是( )。
A. 先看牙片
B. 确定桩长度
C. 用圆钻去除根充物
D. 用裂钻去除根充物和修整根管壁一次完成
E. 钻进时随时校正钻入方向
5. [单选题]皮肤创口缝合后过度外翻是因为( )。
A. 进针点距创缘过远
B. 两侧进针深度不一致
C. 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大于皮下间距
D. 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小于皮下间距
E. 打结过紧
6. [单选题]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制度,加强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高值耗材( )管理,不随意泄露、买卖医学信息
A. 存储功能
B. 统计功能
C. 核对功能
D. 登录功能
E. 查询
7.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对于肿瘤的看法有利于患者坚持治疗( )
A. 肿瘤就是不治之症
B. 肿瘤是对错误的惩罚
C. 肿瘤做了手术就全好了
D. 得了肿瘤就是人财两空
E. 肿瘤是一种慢性病
8. [单选题]女,52岁。一年前戴用右上固定义齿,现自觉基牙有跳痛,伴有松动。查76缺失,单端固定桥,54为桥基牙,固定桥松动Ⅰ°,叩痛(++)。其松动的主要原因为
A. 咬合早接触
B. 牙周膜损伤
C. 基牙数目少
D. 末端侧下沉
E. 设计不合理
9. [单选题]白斑的组织病理特征是( )。
A. 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内水肿
B. 不典型增生
C. 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
D. 棘层松懈
E. 上皮下疱
10. [单选题]“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 )的著名原则
A. 功利主义
B. 利己主义
C. 道义论
D. 美德论
E. 公益论
11. [单选题]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时间为( )。
A. 1~2周
B. 3~4周
C. 5~6周
D. 8周
E. 应长于下颌骨固定时间
12. [单选题]牙周翻瓣术适应证是( )。
A. 牙龈增生经局部处理无明显改善者
B. 经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5mm
C. 牙松动Ⅱ°以上
D. 牙龈长期溢脓
E. 牙龈长期出血、疼痛
13. [单选题]恶性度最高的甲状腺癌为( )。
A.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B. 甲状腺滤泡状腺癌
C. 未分化癌
D. 髓样癌
E. 转移癌
14. [单选题]医德不依靠以下哪项力量维系
A. 社会舆论
B. 传统习俗
C. 内心信念
D. 行政律令
15. [单选题]某女性患者,17岁,上前牙刷牙时牙龈易出血,经检查上前牙牙面有较多菌斑堆积,唇侧牙龈肿胀,色暗红,质地松软,诊断为慢性龈炎。关于此患者,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治疗后可消除牙龈炎症,但会遗留附着丧失
B. 患者自行控制菌斑对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C. 治疗后牙龈形态仍不恢复者可行手术治疗
D. 定期复查和维护才能保持疗效
E. 此疾病可以预防,也容易复发
16. [单选题]《药品管理法》对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有一系列规定,下列哪项不符合上述规定( )
A. 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B. 可以部分在市场销售
C. 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D. 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
E. 不得在市场销售
17. [单选题]脓肿切开引流操作哪项是正确的:
A. 最好选择在口外切开,有助于引流
B. 切口应注意勿损伤下颌缘支及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等
C. 切口的位置选择在脓肿的高位,愈合后瘢痕隐蔽的位置
D. 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可锐性分离扩大创口
E. 颜面部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只能轻度挤压,以保证引流通畅
18. [单选题]慢性牙周炎的主要优势致病菌为( )。
A. 粘放线菌
B. 伴放线放线菌
C. 具酸核杆菌
D. 齿垢密螺旋体
E. 牙龈卟啉单细胞菌
19. [单选题]连接面静脉与翼静脉丛的静脉( )
A. 翼静脉丛
B. 面深静脉
C. 上颌静脉
D. 面总静脉
E. 颞浅静脉
20. [单选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A. 属地管理原则
B. 属人管理原则
C. 级别管理原则
D. 分类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