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免疫学检验正高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试题(P1),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与核仁型ANA荧光图形相关的自身抗体是( )。
A. 抗PM-Scl
B. 抗RNA聚合酶-1
C. 抗U3RNP
D. 抗RUIRNP
E. 抗核仁特异的低分子量RNA
2. [多选题]有关异常增殖免疫球蛋白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合成量高,数倍到数十倍于正常人含量
B. 合成时间短
C. 多余的轻链由尿中排出
D. 理化性质十分均一
E. 有与抗体结合的活性
3. [多选题]下述关于血沉自动分析仪的安装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是
A. 要求在绝对恒温、恒湿的环境中
B. 可安装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
C. 安装在温度15℃~32℃,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中
D. 安装在温度≤15℃,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中
E. 安装在温度≥40℃,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中
4. [多选题]关于韦格纳肉芽肿,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呼吸道和肺最常受累
B. 可以累及肝和肾
C. 可以累及神经系统
D. 常出现抗PR3抗体阳性
E. 常出现抗MPO抗体阳性
5. [多选题]根据大小和重量,可以将POCT仪分型成
A. 桌面型
B. 便携型
C. 手提式
D. 卡片式
E. 手提式一次性使用型
6. [多选题]CD分子分布于下列哪些细胞表面 ( )
A. 髓系细胞
B. B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E. 血小板
7. [多选题]目前流式细胞仪中最常用于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荧光染料是 ( )
A. FITC
B. PeCy5
C. RB200
D. PE
E. ECD
8. [多选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伤寒
B. 急性中毒
C. 急性链球菌感染
D. 急性心肌梗死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9. [多选题]免疫系统的3大功能表现在( )。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防御
D. 免疫调节
E. 免疫效应
10. [多选题]关于抗原抗体结合力,下列正确的是 ( )
A. 疏水作用力对维系抗原抗体的结合作用最大
B. 氢键结合力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氧原子间的作用力
C. 抗原抗体之间不形成牢固的共价键
D. 范登华力的能量最小
E. 静电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电荷间的距离成反比
11. [多选题]下列关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双抗体夹心法是用固相抗体和标记抗体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原反应
B.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的发光量与待测的抗原含量成反比
C. 固相抗原竞争法常用于小分子抗原的测定
D. 固相抗原竞争法检测的发光量与待测的抗原含量成正比
E. 双抗体夹心法常用于大分子抗原的测定
12. [多选题]可能干扰“M”蛋白检测分析的因素有 ( )
A. 严重溶血的标本
B. 血浆中含大量纤维蛋白
C. 尿毒症患者的血标本
D. 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标本
E. 冷球蛋白血症的标本
13. [多选题]常用的荧光素是指( )。
A. 异硫氰酸荧光素
B. 镧系稀土元素
C. 四乙基罗丹明
D. 藻红蛋白
E.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14. [多选题]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
A. 血细胞成分的释放
B. 血液颜色造成光学影响
C. 细胞内成分对检测方法的影响
D. 红细胞碎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E. 对形态学识别的影响
15. [多选题]用于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的试验有
A. 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B.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C. 形态法
D. 放射性核素法
E. MTT法
16. [多选题]下列属于HLA基因复合体中的非经典Ⅰ类基因有 ( )
A. HLA-E
B. HLA-F
C. HLA-A
D. HLA-X
E. HLA-DR
17. [多选题]关于补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B. 体内合成补体的主要细胞是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C.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为C1分子,C3、C4次之
D. 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是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SPA途径
E. 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介导免疫病理性损伤,是参与免疫反应过程中重要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18. [多选题]在LAB模式中,需要使用的试剂包括
A. 亲合素
B. 生物素
C. 生物素化酶结合物
D. 生物素化抗体
E. 亲合标记酶结合物
19. [多选题]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 体液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C. 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 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 肿瘤逃逸免疫攻击作用
20. [多选题]采用新鲜实体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的方法包括
A. 单次密度梯度离心法
B. 酶处理法
C. 化学试剂处理法
D. 机械法
E.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