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手少阴心经的络穴是
A. 少府
B. 少泽
C. 通里
D. 阴郄
E. 少海
2. [单选题]情绪由哪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A. 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 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 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 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 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3.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历节病的成因是
A. 外感风寒湿之气
B.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C. 肝肾亏虚,风寒湿侵
D. 肝肾不足,寒伤骨髓
E. 阳气亏虚,血行不利
4.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在四肢末端相衔接的是( )
A. 同名阳经
B. 相互表里的阴阳经
C. 同名阴经
D. 相互衔接的阴经
E. 相互衔接的阳经
5. [单选题]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兼见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宜配
A. 膻中、太冲
B. 中脘、太白
C. 内关、太溪
D. 内关、申脉、照海
E. 四神聪、悬钟
6. [单选题]小青龙加石膏汤中石膏用量为
A. 一两
B. 三两
C. 半斤
D. 二两
E. 鸡子大
7. [单选题]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反
D. 相恶
E. 相畏
8. [单选题]既能用于风湿痹证,又可用于骨蒸潮热的药物是
A. 威灵仙
B. 络石藤
C. 木瓜
D. 秦艽
E. 防己
9. [单选题]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金匮要略》
E. 《诸病源候论》
10. [单选题]皮肤针法按刺激强度,一般分轻、中、重三种。其中,轻刺不适用于
A. 头面部
B. 老弱妇女患者
C. 虚证患者
D. 前胸部
E. 久病患者
11. [单选题]卫生法中民事责任的主要特征是
A. 警告
B. 罚款
C. 记过
D. 降级
E. 赔偿
12.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物是
A. 生地黄、牡丹皮
B. 赤芍、紫草
C. 金银花、连翘
D. 大蓟、小蓟
E. 侧柏叶、茜草
13. [单选题]在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标志为( )
A. 行针时间达到一定长
B. 刺入腧穴达一定深度
C. 得气
D. 医者完成各种操作手法
E. 施以补泻手法
14. [单选题]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疾病是
A. 肠结核
B. 急性胆囊炎
C. 急性阑尾炎
D. 盲肠肿瘤
E. 右侧输尿管结石
15. [单选题]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半夏
B. 厚朴
C. 白术
D. 茯苓
E. 生姜
16. [单选题]不属于艾炷灸的是
A. 隔姜灸
B. 间接灸
C. 瘢痕灸
D. 蒜泥灸
E. 直接灸
17. [单选题]以下所列项目不属白色主病范围者为
A. 夺气
B. 脱血
C. 虚证
D. 寒证
E. 水饮
18. [单选题]风温邪袭肺卫而偏于肺失宣降,咳嗽较重者,宜用
A. 桑菊饮
B. 桑杏汤
C. 银翘散
D. 麻杏石甘汤
E. 清燥救肺汤
19. [单选题]痉病的主脉是
A. 浮紧脉
B. 紧而弦脉
C. 沉迟脉
D. 沉而细者
E. 浮数脉
20. [单选题]胃肠燥热,津液不足,大便硬而小便数者,治宜选用
A. 济川煎
B. 增液汤
C. 五仁丸
D. 麻子仁丸
E. 小承气汤
1.正确答案 :C
2.正确答案 :E
解析:情感,认知,生理变化
3.正确答案 :C
4.正确答案 :B
5.正确答案 :E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气血,调理气机。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关元 肝俞 脾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配穴 脾气不足加太白、三阴交;失眠加神门、照海;健忘加印堂、水沟;肝气郁结加太冲、内关。
操作 背俞穴用补法,膻中、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拔罐法 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6.正确答案 :D
7.正确答案 :B
解析: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8.正确答案 :D
解析:秦艽
药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风湿痹证。为风药中之润剂。
2.中风不遂。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4.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3~9g。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D
解析:轻刺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
11.正确答案 :E
解析: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
生法中的民事责任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和卫生工作人员或从事与卫生事业有关的机构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公民的健康权利时,应向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2.特征
(1)主要是财产责任;
(2)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责任;
(3)是补偿当事人的损失;
(4)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民事责任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二)民事责任的构成
损害事实、行为的违法性、过错、因果关系。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卫生法所涉及的民事责任以赔偿损失为主要形式。
12.正确答案 :D
解析: 小蓟
性能: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2013
应用:
血热出血证。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主治病证。
热毒痈肿。
大蓟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13.正确答案 :C
14.正确答案 :C
15.正确答案 :C
解析: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
气郁不利,痰气内生,痰气相结而壅滞于咽,则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情志不畅而加剧气机郁滞,则因情绪不佳而加重;气机郁滞,浊气不行,则胸闷;经气经脉不通,则胁痛;气逆于肺,则咳;气冲于胃,则呕;舌淡,苔薄腻,脉弦均为痰阻气郁之征。其治当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解郁散结,降逆顺气,醒脾和胃。厚朴下气开郁,行气化痰化瘀,芳香醒脾。茯苓健脾和胃,渗湿利痰。生姜降逆化湿,和胃化痰。干苏叶疏利气机,畅利咽喉,开郁散结。
化痰药与行气药相配伍,气顺则痰消;燥湿药与渗利药相配伍,以增化痰祛痰作用。
16.正确答案 :D
解析: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剌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祛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e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17.正确答案 :E
解析: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
①实热:满面通红
②虚热:两颧潮红
③假热: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假热.png]
2.白色:
[虚.png]
②寒—气血凝滞、经脉收缩—面色苍白
③失血证,甚至大出血亡阳
淡白、苍白、(白光)白
3.黄色:主虚证、湿证
[虚症.png]
②湿证—湿阻气机—影响脾胃肝胆气的升降—胆汁外溢—黄疸
若:湿与热相合—黄色鲜明如桔—阳黄
湿与寒相合—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
18.正确答案 :A
解析:风温邪袭肺卫常见方证有二:以咳嗽为主症,偏于肺失宣降宜用桑菊饮;而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为主症,偏于卫气闭郁宜用银翘散。
19.正确答案 :B
20.正确答案 :D
解析: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 芍药 杏仁 枳实 厚朴 大黄 (蜂蜜)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配伍意义】
方中以性味甘平质润多脂之麻子仁为君药。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共为臣药。大黄、枳实、厚朴即小承气汤,轻下热结,除肠胃之燥热,共为佐药。佐使甘缓之蜂蜜,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可缓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47el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