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理化检验技术卫生副高高级职称智能考试试题(N6),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吸光度A=0时,透光率T应为
A. 0%
B. 10%
C. 100%
D. 50%
E. ∝
2. [单选题]酸价可表示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的量,它可作为一个指标判断油脂出现什么变化
A. 酸价
B. 农药污染
C. 酸败
D. 有害元素污染
E. 蛋白质水解
3. [单选题]将称量瓶置于烘箱中干燥时,应将瓶盖
A. 横放在瓶口上
B. 盖紧
C. 取下
D. 任意放置
E. 分开干燥
4. [多选题]在气相色谱法中,造成固定液流失的原因是
A. 柱温太高
B. 固定液的化学惰性差
C. 固定液的热稳定性差
D. 固定液的蒸气压低
E. 固定液的黏度低
5. [单选题]定性分析根据试样用量和操作方法不同划分,下列哪一种是错误的
A. 常量分析
B. 半微量分析
C. 超微微量分析
D. 微量分析
E. 超微量分析
6. [多选题]毛细管电泳技术分离模式主要有
A. 毛细管区带电泳
B.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C. 毛细管筛分电泳
D. 亲和毛细管电泳
E.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7. [单选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原子化器最常用的保护净化气是
A. 氧气
B. 氢气
C. 空气
D. 氮气
E. 氩气
8. [单选题]液体吸收管采样后,适宜的保存温度应为
A. -80℃
B. -40℃
C. 0℃
D. 4℃
E. 10℃
9. [单选题]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开发利用食物资源提供依据
B. 为食品加工生产提供依据
C. 为保证人体合理营养提供依据
D. 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E. 为监督食品质量提供依据
10. [单选题]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
A. 由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B. 由国家以法律条文规定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C. 由国家规定强制使用的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D. 由计量行政部门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的计量单位
E. 由计量行政部门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的计量单位
11. [单选题]滴定近终点时,滴定速度一定要慢,摇动一定要特别充分,原因是
A. 指示剂易发生僵化现象
B. 近终点时存在一滴定突跃
C. 指示剂易发生封闭现象
D. 近终点时溶液不易混匀
E. 近终点时化学反应最慢
12. [单选题]关于食品样品的采集和保存,不正确的表述是
A.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样混合
B. 液体、半流体饮食品应先混匀后再采样
C.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同一批号取样件数不少于3个
D. 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E. 采集数量应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13. [单选题]在实验室中发生化学灼伤时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被强碱灼伤时用强酸洗涤
B. 被强酸灼伤时用强碱洗涤
C. 先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大量干净的水冲洗
D. 清除药品立即贴上“创可贴”
E. 马上送医院
14. [单选题]测定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首先在酸性条件下用下列哪种物质吸附食品中的着色剂
A. 氧化铝
B. 硅胶
C. 聚酰胺粉
D. 羧甲基纤维素
E. 硅镁吸附剂
15. [多选题]用重铬酸钾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时,以下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
A. 称取烘至恒重的基准级重铬酸钾,置于碘量瓶中,加纯水溶解
B. 加定量的硫酸,盖塞
C. 加定量的碘化钾溶液,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滴定
D. 滴定至溶液颜色变为淡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
E. 继续滴定至蓝色转变为亮绿色
16. [单选题]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样品的定性依据是
A. 峰高
B. 峰面积
C. 峰宽
D. 保留时间
E. 死时间
17. [单选题]用溶液吸收管采样时,为防止水雾进入转子流量计,应采取什么措施
A. 降低流量减少水雾
B. 在吸收液中加表面活性剂
C. 降低采样温度
D. 在吸收管出口与流量计之间装一只阻力小的除水管
E. 在吸收管入口加过滤装置
18. [单选题]采样是分析的基础,所采集的水样必须有代表性,如欲了解河流经过城市是否受影响,必须在城市的
A. 上游设采样点
B. 中游设采样点
C. 下游设采样点
D. 受人类活动不显著的区域设采样点
E. 上、中、下游各设采样点
19. [单选题]采样效率太低的方法和仪器不能采用,一般认为,空气样品的采样效率最好不低于
A. 95%
B. 90%
C. 85%
D. 80%
E. 70%
20. [单选题]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时,一氧化氮不能直接显色,必须通过下列哪个管才能测定
A. 接触硫酸管
B. 五氧化二碘氧化管
C. 三氧化铬氧化管
D. 镍催化管
E. 五氧化二钒接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