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精神病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历年真题(S1),更多精神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男性,38岁,称自己有“内部的眼 睛”在脑内看到了童年期与伙伴欢庆国庆节的具体而生动的场面。该病人的症状最可能是
A. 假性幻觉
B. 内脏性幻觉
C. 反射性幻觉
D. 假性幻觉性回忆
E. 内感性不适
2. [单选题]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A.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56%,时点患病率为0.47%
B.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37%,时点患病率为0.67%
C.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79%,时点患病率为0.37%
D.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66%,时点患病率为0.47%
E.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86%,时点患病率为0.57%
3. [多选题]一女性患者,32岁。近5个月来出现阵发性心悸、心动过速、面红、头晕、出汗、双手震颤、头痛、恶心呕吐等,曾有4次出现极度的紧张不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伴濒死感和窒息感。测得为血压150/105mmHg。则此病人应考虑以下哪些诊断 ( )
A. 甲状腺功能减退
B. 广泛性焦虑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嗜铬细胞瘤
E. 惊恐障碍
4. [单选题]在检查具体的精神症状时,最重要的是
A. 确定症状的首发时间
B. 确定症状的性质
C. 确定症状的严重程度
D. 与患者讨论症状的真实性
E. 按预定程序询问以避免患者感到疲乏
5. [多选题]系统脱敏治疗应包括 ( )
A. 确定主要症状
B. 逐级脱敏
C. 由轻至重逐级暴露症状
D. 松弛训练
E. 按年龄划分症状等级
6. [单选题]治疗热厥证的主方是( )
A. 乌梅丸
B. 四逆汤
C. 四逆散
D. 安宫牛黄丸
E. 苏合香丸
7. [单选题]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
A. 桔梗
B. 半夏
C. 昆布
D. 白芥子
E. 白附子
8. [单选题]临床面谈的技巧哪项是错误的
A. 注意观察患者的言行、表情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B. 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述
C. 有针对性的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
D. 对妄想患者的胡言乱语及时予以纠正,以免病情加重
E. 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
9. [单选题]标志着社会心理学诞生的两本书籍:一本是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另一本是E.Ross的《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此两书的出版时间是
A. 1879年
B. 1908年
C. 1936年
D. 1963年
E. 1933年
10. [单选题]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
A. 6.69‰
B. 5.69‰
C. 8.69‰
D. 4.69‰
E. 7.69‰
11. [多选题]影响心理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 ( )
A. 治疗者的人格魅力
B. 治疗者的能力
C. 心理治疗的形式
D. 病人的性别
E. 疾病的种类
12. [单选题]易性症者着异性服装是为了
A. 吸引同性
B. 吸引异性
C. 产生性兴奋
D. 更像异性
E. 改变衣着习惯
13.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喘证病因的是( )
A. 外邪侵袭
B. 肺肾虚弱
C. 痰浊壅盛
D. 情志所伤
E. 饮食所伤
14. [单选题]某病人走进病房时听见时钟滴滴答答的声音(真实声音),同时耳边突然听见"杀了他,杀了他",患者感到极度恐惧,慌忙逃离病房。奇怪的是,时钟声音消失后,耳边反复出现的声音也随之消失。这种症状可能为
A. 反射性幻觉
B. 思维回响
C. 功能性幻听
D. 听错觉
E. 读心症
15. [单选题]三环类抗抑郁剂的最常见副作用是
A. 锥体外系副作用
B. 对肝脏的毒性
C. 粒细胞减少
D. 抗胆碱能副作用
E. 过敏反应
16. [单选题]适用"急则治标"治则的情况的是( )
A. 阴虚咳嗽
B. 持续低热
C. 大小便不通
D. 慢性胃痛
E. 下肢水肿
17. [单选题]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症状的是( )
A. 摄食不足
B. 饮食不洁
C. 暴饮暴食
D. 饮食偏寒偏热
E. 饮食五味偏嗜
18. [多选题]如发现患者有幻觉,还需进一步询问以下哪些情况
A. 幻觉的种类、出现的频度、何时出现、持续时间、具体内容
B. 幻觉是来自体内还是体外
C. 幻觉的清晰程度如何
D. 要求患者解释是真性幻觉还是假性幻觉
E. 患者对幻觉的情绪反应,幻觉出现时有无意识障碍
19. [单选题]患者感到声音特别刺耳,轻微触摸皮肤也感到疼痛难忍,这种症状是
A. 内感性不适
B. 错觉
C. 幻觉
D. 感觉过敏
E. 非真实感
20. [单选题]具有其性干涩,易伤津液性质和特点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