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临床化学检验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备考考试试题(D8),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不可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有( )
A. 结核菌素
B. 植物花粉
C. 油漆
D. DNP
E. 破伤风类毒素
2. [多选题]临床生物化学对临床疾病的诊治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
A. 疾病诊断与预防
B. 病情监测
C. 药物疗效与预后判断
D. 探讨疾病发生机制
E. 促进新药研发
3. [多选题]关于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B.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C. 基因组为双链DNA
D. 属黄病毒科
E. 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4. [多选题]方法比较试验测定的是候选方法的( )。
A. 偶然误差
B. 比例误差
C. 系统误差
D. 总误差
E. 恒定误差
5. [多选题]关于脂肪酶测定的临床应用,正确的是
A. 脂肪酶活性升高与淀粉酶基本平行,特异性大于淀粉酶
B. 肾小球滤过的脂肪酶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以尿中一般测不到脂肪酶活性
C. 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持续升高的时间比淀粉酶长,故测定血清脂肪酶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后期的诊断
D. 脂肪酶不可用于腮腺炎和胰腺炎引起的淀粉酶升高的鉴别诊断
E. 血清脂肪酶活性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 h内升高,24 h达峰值,一般可持续8~15 d
6. [多选题]核酸分离与纯化总的原则包括
A.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B. 保证核酸二级结构的完整性
C. 尽量排除其他分子的污染
D. 尽量简化分离纯化步骤
E. 尽量缩短提取时间
7. [多选题]用于肿瘤复发监测时,对肿瘤标志物的要求是( )
A. 特异性高
B. 敏感性高
C. 精密度严格
D. 测定范围无特殊要求
E. 以上都是
8. [多选题]一般血液中的溶质通过屏障具有规律,以下错误的是 ( )
A. 被动性扩散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静水压、脂溶性和电离程度
B. 载体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但仍需消耗能量
C. 主动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消耗能量
D. 主动转运运输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E. 大分子及带负电荷较多的水溶性物质则较易通过
9. [多选题]以下属于广谱肿瘤标志物的是( )
A. 唾液酸
B. 多胺
C. 组织多肽抗原
D. 角蛋白
E. 甲胎蛋白
10. [多选题]生物信息学的出现和发展依赖于
A. 物理学的发展
B. 计算机的出现
C. 大规模测序方法的完善
D. Internet的出现
E.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出现
11. [多选题]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清单,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A. 检验项目名称、英文缩写
B. 采用的方法
C. 标本类型
D. 生物参考区间
E. 主要临床意义
12. [多选题]根据探针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分子探针可分为
A. DNA探针
B. cDNA探针
C. RNA探针
D. 寡核苷酸探针
E. 蛋白质探针
13. [多选题]有关药物“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
A. 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全身各部位,并进入细胞间和细胞内的可逆性转运过程
B. 受体液pH差异的影响
C. 受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
D. 受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小的影响
E.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达到均匀分布
14. [多选题]关于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属嗜肝DNA病毒科
B. 基因组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C. 基因组为完全双链环状DNA
D.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E. 我国以B型和C型为主
15. [多选题]下列哪些检查指标提示纤溶亢进( )
A. 血清FDP增高
B. 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C. 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
D.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E. 凝血酶时间延长
16. [多选题]可通过胎盘的IgG亚类有( )
A. IgG1
B. IgG2
C. IgG3
D. IgG4
E. IgG5
17. [多选题]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类表现为
A. 血清三酰甘油升高
B. 脂蛋白电泳,前β脂蛋白深染
C. 血清混浊
D. 血清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
E. 血清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
18. [多选题]下列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是
A. C反应蛋白
B. β2-微球蛋白
C. 甲胎蛋白
D. α1-抗胰蛋白酶
E. α1-酸性糖蛋白酶
19. [多选题]参考区间的来源可以是
A. 由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或权威刊物出版的适合实验室的参考区间
B. 试剂供应商提供的对应参考区间
C. 实验室多年延续使用的参考区间
D. 实验室各专业组经过统计学处理自行建立的参考区间
E. 根据临床医生讨论意见定义的参考区间
20. [多选题]均由α和β两个多肽亚基构成,且α亚基高度同源的激素是 (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黑色细胞刺激素
C. 卵泡刺激素
D. 黄体生成素
E. 催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