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混合牙列时期,年轻恒牙的龋齿治疗中正确的是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3-12-04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混合牙列时期,年轻恒牙的龋齿治疗中正确的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混合牙列时期,年轻恒牙的龋齿治疗中正确的是

A. 去净腐质,露髓后牙髓摘除术
B. 尽量用高速手机去腐质和修整洞型
C. 尽量恢复牙冠外形,不强调恢复接触点
D. 干滑面浅龋可用38%的氟化氨银涂布
E. 如果龋齿被龈袋覆盖应观察,持完全萌出后再治疗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髓腔预备的要求不包括

A. 揭净髓室顶
B. 尽量扩大根管口
C. 磨除牙本质突起
D. 按牙位正确开髓
E. 洞壁与根管连成一线

正确答案 :B

解析:揭净髓室顶有助于术者能够看清髓室底、定位根管口,不选A;磨除牙本质突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固位形,不选C;不同牙位髓腔解剖特点不同,应按不同牙位正确开髓,不选D。髓腔预备中,要求形成良好的便利形,使进入根管的直线通路通畅,同时还要做到尽量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因此不能过多扩大根管口,B错误,E正确,故此题选B。


[单选题]不会患龋病的人群是

A. 6岁左右的儿童
B. 出生8个月的婴儿
C. 出生1月的婴儿
D. 16岁左右的青少年
E. 3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出生1月的婴儿没有牙齿,不存在患龋。


[单选题]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因素是

A. 病原体、易感机体
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 病人、污染物、易感者
D. 寄生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
E. 病原体微生物、媒介、宿主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患者男,77岁。左侧舌尖麻木2个月,左口底曾有鱼骨刺伤史。检查发现同侧口底有一索条状肿块,1.5cm×1cm大小,边界不清。X线片未见导管阳性结石,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 下颌下腺导管阴性结石
B. 口底结核
C. 口底瘢痕增生
D. 舌下腺恶性肿瘤
E. 舌下腺良性肿瘤

正确答案 :D

解析:此患者口底检查有一索条状肿块,边界不清,未见导管阳性结石,左侧舌尖麻木2个月表明有神经侵犯,所以此肿物可能为恶性肿瘤,D正确;阴性结石、结核、瘢痕增生、良性肿瘤,不会出现神经侵犯,排除A、B、C、E,故此题选D。


[单选题]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

A. 青少年
B. 中年人
C. 老年人
D. 学龄前儿童
E. 6个月~3岁婴幼儿

正确答案 :E

解析: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以6个月~2岁最多。故此题选择E。


[单选题]乳牙和年轻恒牙牙髓治疗前拍X线牙片的目的是

A. 查看龋蚀相对深度,有无修复性牙本质
B. 根间区有无病变,年轻恒牙牙根发育程度
C. 乳牙根吸收程度,有无恒牙胚
D. 牙髓腔内有无钙化,有无内吸收
E.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两个球状突未融合将形成

A. 单侧唇裂
B. 双侧唇裂
C. 正中唇裂
D. 斜面裂
E. 颌裂

正确答案 :C

解析:此题是关于面部畸形形成原因的判断题。在胚胎第6周,面部已形成的突起一方面继续生长,另一方面又与相邻的或对侧的突起联合。两个球状突中央部分联合,形成人中。球状突与同侧的上颌突联合形成上唇。侧鼻突与上颌突联合,形成鼻梁的侧面、鼻翼和部分面颊。唇裂多见于上唇,由一侧或两侧的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唇裂还常伴有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颌裂与腭裂。两侧球状突在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则形成上唇正中裂。因此答案应选C。


[单选题]形成牙本质

A. 成釉器
B. 牙蕾
C. 牙囊
D. 牙板剩余
E. 牙乳头

正确答案 :E

解析:3.牙本质由牙乳头分化形成的成牙本质细胞产生,牙釉质由成釉器的成釉细胞产生,牙骨质由牙囊中形成的成牙骨质细胞产生。


[单选题]关于牙酸蚀症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主要指职业性牙酸蚀症
B. 有时会发生细菌感染
C. 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以预防
D. 造成酸蚀症的酸包括内源性酸和外源性酸
E. 与夜间饮用酸性饮料后是否漱口、刷牙明显有关

正确答案 :B

解析:酸蚀症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酸性物质对牙组织的脱矿作用,B项说法错误,故选B。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4vero3.html
  • 下一篇:奶瓶龋主要发生在 乳牙龋病特点中错误的是医学伦理学原则不包括激素敏感脂肪酶是指因致畸因子影响,面部的突起一面继续生长,一面与相邻或对侧的突起联合。故致畸因子影响面部突起生长与联合,也可以与酶一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
  •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