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真题讲解(C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_正高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可促进DIC发生的是
A. 静脉血栓形成
B.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抑制
C. 脱水
D. 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E. 缺氧
2. [多选题]CFU-GM减少常见于下列哪几种疾病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 急性白血病
3. [多选题]运送标本的容器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
A. 有盖、牢固、防渗漏
B. 有专门的生物安全危害标识
C. 不同类型标本不能用同一容器
D. 容积应大于20L
E. 无特殊要求
4. [多选题]在溶血性贫血中红细胞破坏增加的直接依据为
A.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B. 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
C. 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D. 网织红细胞增高
E. 骨髓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
5. [多选题]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采用脾切除的指征是
A. 无法控制的溶血
B. 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 年老体弱者
D. 有脾大或脾梗死引起的压迫和疼痛症状,患者难以忍受
E. 年轻体壮者
6. [多选题]关于CML错误的是
A. NAP积分明显升高
B. 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C. 慢性期时,骨髓中原始细胞<20%
D. 以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
E. 早期贫血较明显
7. [多选题]属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疾病有:
A.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B. PNH
C. 冷凝集素综合征
D. 新生儿溶血症
E.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8. [多选题]血红蛋白尿的诱发因素包括
A. 服用铁剂
B. 输血
C. 月经
D. 饮酒
E. 感染
9. [多选题]关于正常成人骨髓象具有的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3:1~5:1
C. 粒系占有核细胞的50%~60%
D. 红系占有核细胞的20%
E. 在1.5cm×3.0cm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为7~35个
10. [多选题]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出血倾向多见于
A. 牙龈
B. 鼻
C. 皮肤
D. 肢
E. 胃
11. [多选题]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的目的和作用是( )。
A. 识别实验室间差异,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
B. 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C. 实验室质量的客观证据,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外部监督工具
D. 可以帮助参与实验室提高质量、改进工作、减少差错
E. 改进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法
12. [多选题]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关于INR的临床应用以下正确的是( )。
A.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INR在1.5~2.5
B. 治疗深静脉血栓INR在2.0~2.8
C.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NR在2.5~3.0
D. 反复深静脉血栓患者INR在2.5~3.0
E. 治疗肺梗死INR在3.0~3.5
13. [多选题]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要点有
A. 血小板计数和形态正常,出血时间延长或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或正常,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障碍
B. 有无阳性家族史
C. 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异常,出血时间延长或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或正常,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障碍
D. vWF抗原、FⅧ:C活性减低
E. 排除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14. [多选题]根据国内标准,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为下列哪些可诊断为贫血( )。
A. 成年男性低于130g/L
B. 成年女性低于110g/L
C. 孕妇低于100g/L
D. 出生10天内新生儿低于150g/L
E. 3月龄至6岁小儿低于120g/L
15. [多选题]缺铁性贫血的运转障碍包括
A. 慢性炎症
B. 胃肠道疾病
C. 肝病
D. 无转铁蛋白血症
E. 孕妇
16. [多选题]下列有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 这些患者的带状疱疹患病率类似于霍奇金淋巴瘤或其他类型的恶性淋巴瘤病者的发病率
B. 这些患者产生抗体的能力受损
C. 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D. 除带状疱疹外,对其他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常高于正常人
E. 这些患者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17. [多选题]使血钙浓度降低的原因是
A. 使用草酸盐抗凝剂
B. 维生素D中毒
C. 血液中未加抗凝剂
D. 输入柠檬酸盐抗凝的血液
E. 多发性骨髓瘤
18. [多选题]浆细胞病包括
A. 浆细胞瘤
B. 原发性巨细胞球蛋白血症
C. 重链病和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D. 反应性单株免疫球蛋白增多症
E.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19. [多选题]骨髓瘤细胞引起的髓外浸润可表现为
A. 髓外骨髓瘤
B. 出血倾向
C. 神经浸润
D. 淋巴结及肾等受累器官肿大
E. 浆细胞白血病
20. [多选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呈强阳性的是
A. 过氧化物酶染色
B. 苏丹黑染色
C. 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
D. 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E.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