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疾病控制医学职称副高题库免费练习(P3),更多疾病控制(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以下何种动物是旋毛虫病的主要动物传染源
A. 狼
B. 犬
C. 猫
D. 猪
E. 牛
2. [单选题]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
A. 人和动物
B. 病原携带者
C. 病人
D. 鼠类
E. 家畜
3. [多选题]在五型肝炎病毒中,通过皮肤黏膜损伤,经血途径传染的病毒是哪几型
A. 甲型
B. 乙型
C. 丙型
D. 丁型
E. 戊型
4. [单选题]对于孕妇、乳母,其体内摄入氮与排出氮之间的关系为
A. I=(U+F+S)
B. I>(U+F+S)
C. I<(U+F+S)
D. 正相关
E. 负相关
5. [单选题]统计表的绘制基本要求中,以下哪点有错误
A. 注释一律列在表的下方
B. 线条不宜太多,不允许使用纵线和斜线
C. 表中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D. 标题应在表的最上部
E. 表内不应有空格,零值应用"0"表示,有缺项用"…"表示
6. [多选题]对生态平衡描述正确的是
A. 是生物生存、活动、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B. 人类的健康有赖于生态平衡
C. 自然和人为因素均可影响生态平衡
D. 生态平衡一旦形成,就不易破坏
E. 人类必须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和环节保持动态平衡
7. [单选题]有的传病昆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其生长发育仅有卵、若虫和成虫等三个阶段,如
A. 白蛉
B. 跳蚤
C. 臭虫
D. 虻
E. 蚋
8. [单选题]以下关于普查的错误叙述是
A. 普查耗费人物力,成本较高
B. 普查可以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C. 普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病人的目的
D. 通过普查可以得到某种疾病的发病率
E. 普查适用于有简单而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的疾病
9. [单选题]测得某地成年男子舒压均数为77.5mmHg,标准差为10.75mmHg,变异系数为
A. (77.5/10.75)×100%
B. (10.75/77.5)×100%
C. (10.75/77.5)×100%(mmHg)
D. (77.5/10.75)×100%(mmHg)
E. 以上都不对
10. [单选题]下例哪些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最关键的措施
A. 发动整个社会广泛参与
B.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C. 增加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投入
D. 普及全民健康教育
E. 提高全民族素质
11. [单选题]毒蕈中毒在临床上可分为六期的是哪一型
A. 神经精神型
B. 胃肠炎型
C. 溶血型
D. 肝肾损害型
E. 呼吸道感染型
12. [多选题]实验性病因研究与观察性病因研究的特点与区别是
A. 实验性研究是验证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
B. 实验研究分组是按随机化原则,观察性研究不是
C. 实验性研究的因素是人为控制的,观察性研究不是
D.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要相等,观察性研究可不相等
E. 实验性研究用于病因研究时可能存在医德问题
13. [单选题]钩虫感染人体的主要方式是
A. 经口感染
B. 经皮肤感染
C. 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
D. 经胎盘感染
E. 经接触感染
14. [单选题]在某一消毒剂鉴定试验中, 发现该消毒剂的杀菌浓度与抑菌浓度相差数千倍,试问这一消毒剂可能属于下列哪一类消毒剂
A. 低效消毒剂
B. 高效消毒剂
C. 中效消毒剂
D. 理想消毒剂
E. 灭菌剂
15. [单选题]实验流行病学中盲法的应用是为了
A. 增加参与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B. 减少选择偏倚
C. 减少信息偏倚
D. 减少混杂偏倚
E. 使研究对象更有代表性
16. [单选题]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随机
B. 对照
C. 前瞻
D. 匹配
E. 干预
17. [单选题]预防疟疾复发常选用的治疗方案是
A. 氯喹+青蒿素
B. 氯喹+伯氨喹啉
C. 氯喹+奎宁
D. 乙胺嘧啶+磷酸咯萘啶
E. 伯胺喹啉+磷酸咯萘啶
18. [单选题]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得到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暴露比例
D. 患病率
E. 死亡率
19. [单选题]病人女性,9岁。常规注射A群流脑多糖疫苗0.5ml,接种后6天,面部出现水肿,四肢关节痛。第9天皮肤出现瘀点。查体可见全身散在0.1mm-0.3mm大小不等的淤点,对称,部分融合成片。尿检蛋白(+)、白细胞(+)、红细胞(+)、颗粒管型(+),考虑为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主要的治疗原则是
A. 抗过敏治疗
B. 使用维生素C、K
C. 使用青霉素
D. 中草药对症
E. 不用C+D
20. [单选题]年龄别死亡率常用于
A. 因年龄叙述错误而对死亡率进行更正
B. 由于年龄缺失而对死亡率进行更正
C. 在比较死亡率时,因不同人群中年龄分布不同带来的影响
D. 确定人群中某一确定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
E. 对同年龄组人群的死亡率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