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放射医学技术正高医学高级职称知识点汇总考试试题(O6),更多放射医学技术(正高)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眶距过窄,常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 )
A. 额缝早闭
B. 冠状缝早闭
C. 矢状缝早闭
D. 先天愚型
E. 端脑发育异常
2. [多选题]下列有关副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常见于脾门附件,单或多发
B. 一般小于4.0cm
C. 圆或卵圆形,密度均匀
D. 增强扫描无强化
E. CT值比脾脏高
3. [多选题]下列脑实质型脑囊虫病CT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多发钙化型:钙化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B. 多发小囊型:在半球区有多发散在小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
C. 多发结节型:增强扫描低密度影出现结节或环状强化
D. 单发大囊型:脑内圆形、椭圆或分叶状的低密度影
E. 急性脑炎型:全脑肿胀,脑室小,增强扫描无强化
4. [多选题]X线质的表示方法主要有
A. 半值层
B. 管电压
C. 管电流
D. 管电流量
E. 阳极靶面物质原子序数
5. [多选题]胸片上,肺内网状、蜂窝状阴影多见于 ( )
A. 间质性肺炎
B. 尘肺
C. 含铁血黄素沉着病
D. 间质纤维化
E.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6. [多选题]关于专用X线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胃肠专用机多配用增强电视系统
B. 乳腺机的仟伏调节范围一般30~40kV
C. 床边专用机也采用逆变式高压发生器
D. C形臂导管床用于心血管专用机
E. 牙科机即口腔全景摄片机
7. [多选题]关于X线管阳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乳腺机X线管的阳极使用钼靶
B. 旋转阳极靶盘直径越大管容量越大
C. 靶盘覆以钼石墨层,以增加阳极热容量
D. X线管容量是指阳极热容量
E. 旋转阳极管的X线发生效率高于固定阳极管
8. [多选题]肺实质包含下述哪些成分 ( )
A. 肺泡管
B. 肺泡囊
C. 小叶间隔
D. 肺泡
E. 肺泡壁
9. [多选题]正常成人脑部MRI扫描,铁质沉积较多的核团包括
A. 苍白球
B. 红核
C. 黑质
D. 内囊后肢后端及视放射
E. 齿状核
10. [多选题]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简史中,下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 1984年开始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灌注治疗肺癌
B. 1985年开展食管球囊扩张
C. 1986年开展肾动脉扩张
D. 1986年召开首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
E. 1990年将介入放射学项目列为“九五”攻关课题
11. [多选题]DSA在心脏和大血管的应用包括
A. 左心室大小测量
B. 左心室射血分数
C. 局部左心室壁的功能
D. 心肌体积测量
E. 心包疾病
12. [多选题]滤线栅使用不当,会造成射线切割的是 ( )
A. 栅斜置
B. 栅反置
C. 中心线纵向偏距
D. 中心线纵向倾角
E. 焦-片距与栅-焦距一致
13. [多选题]与X线的产生效率有关系的因素是
A. 管电流
B. 灯丝温度
C. 管电压
D.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 滤过板厚度
14. [多选题]胸部高千伏摄影,要求活动滤线栅
A. 柵比(R)=(12~14)∶1
B. 半径(fo)=180cm
C. 柵密度(N)>40L/cm
D. 半径(fo)=150cm
E. 柵比(R)=10:1
15. [多选题]关于颅脑CT增强扫描,叙述正确的是
A. 颅脑CT增强扫描分直接增强扫描和平扫后增强扫描
B. 疑有动脉瘤者采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
C. 脑膜瘤者采用注射对比剂60s后开始扫描
D. 转移瘤者可在注射对比剂6min后开始扫描
E. 颅内感染者可在注射对比剂6min后开始扫描
16. [多选题]当前常见的有线网络传输介质有
A. 同轴电缆
B. 双绞线
C. 波导
D. 微波通信
E. 光纤
17. [多选题]骨关节结核的主要X线表现是 ( )
A. 骨质增生
B. 骨质破坏
C. 骨质软化
D. 骨质疏松
E. 骨骼增粗变形
18. [多选题]定影的作用有
A. 中和碱性显影液
B. 停止显影
C. 使乳剂膜膨胀
D. 坚膜效果
E. 防止灰雾
19. [多选题]在乳腺模体影像检测中,ACR建议执行的标准是
A. 至少可见4条最大的纤维,3个最大的斑点群,3个最大的块状物
B. 可见纤维,斑点群和块状物的数量减少不能超过1/3
C. 模体影像的密度值在1.2~1.6的范围内
D. 模体影像背景密度标准为1.40,且变化在0.20之内
E. 对直径1cm,厚度4mm的丙烯酸圆盘而言,其圆盘内外密度差(DD值)标准至少是0.40,变化范围在0.2之间
20. [多选题]MRA的方法有 ( )
A. 三维时间飞越法(3D-TOF)
B. 二维时间飞越法(2D-FTOF)
C. 三维相位对比法(3D-PC)
D. 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
E. “黑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