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考试宝典泌尿外科卫生副高专业知识题库(C9),更多泌尿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静脉血栓形成可分成两种类型
A.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
B. 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C. 肢体静脉和腔静脉血栓形成
D. 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
E. 以上都不是
2. [多选题]膀胱癌的介入适应证 ( )
A. 恶病质
B. 手术前化疗
C. 术后复发
D. 不能手术切除
E. 合并出血
3. [多选题]下列方剂中,可用来治疗月经先期的是( )
A. 补中益气汤
B. 清经散
C. 两地汤
D. 丹栀逍遥散
E. 四君子汤
4. [多选题]属于梅核气的治法是( )
A. 理气
B. 化痰
C. 止痛
D. 活血
E. 解郁
5. [单选题]关于尿潴留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尿潴留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B. 导尿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最常用方法
C. 慢性尿潴留多由膀胱出口以下尿路不完全梗阻所致
D. 可出现充溢性尿失禁
E. 急性尿潴留即是无尿
6. [单选题]活体供肾的年龄应选择为
A. 5~80岁
B. 任何年龄
C. 20~30岁
D. 18~70岁
E. 18岁以上
7. [单选题]某男,60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其心电图表现为:RV5=3.0mV,RV5+SVl=4.5mV,电轴为-40°,QRS时间为0.10s,应考虑为
A. 左房肥大
B. 右室肥大
C. 双心室肥大
D. 左室肥大
E. 右房肥大
8. [单选题]前列腺增生症,最主要的症状是
A. 血尿
B. 排尿痛
C. 进行性排尿困难
D. 会阴疼痛和便秘
E. 尿流中断
9. [单选题]促进肾盂发生粒状细胞癌变的最常见因素是
A. 慢性肾盂肾炎
B. 血吸虫病
C. 苯胺染料
D. 肾盂结石
E. 长期肾盂积水
10. [单选题]女性,36岁,反复右腰痛伴镜下血尿2年。KUB及IVP示右肾多发结石,左输尿管上段结石,直径1.2cm,双肾积水,双肾功能良好。首先考虑作哪种治疗
A. 左输尿管体外碎石术
B. 右肾盂切开取石术
C. 右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D. 右肾造瘘术
E. 左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11. [单选题]男性,78岁,排尿困难2年,近一年常出现排尿中断现象,伴疼痛向阴茎头部放射,平卧后疼痛减轻,并能够恢复排尿,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前列腺增生症
B.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C.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感染
D. 慢性前列腺炎
E. 慢性尿道炎
12. [单选题]内伤发热,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舌质青紫,脉涩为( )
A. 气郁发热
B. 气虚发热
C. 阴虚发热
D. 瘀血发热
E. 湿阻发热
13. [多选题]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括( )
A. VHL(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
B. 结节性硬化
C. 遗传性肾乳头状腺癌
D. 易位性肾癌
E. BHD(Birt-Hogg-Dube)综合征
14. [单选题]诊断膀胱损伤的主要依据是
A. 凡下腹部、臀部、会阴部创伤、特别是骨盆骨折时均应考虑
B. 不能排尿,下腹剧烈疼痛、腹膜刺激征
C. 导尿检查
D. 膀胱注水试验
E. 以上都是
15. [单选题]不引起弥散量下降的是
A. 肺间质纤维化
B. 肺结核
C. 肺出血
D. 肺气肿
E. 气胸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膀胱损伤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 通过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如抽出液体量与注入的不相同即可排除膀胱损伤
B. 膀胱破裂时,应尽快进行手术修补
C. 通过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如抽出液体量与注入的差异很大,则提示有膀胱破裂
D. 腹膜外膀胱破裂因无尿液漏入腹腔,一般不会引起腹痛
E. 膀胱破裂合并出血,不应早期进行手术,以免发生大出血并招致感染
17. [多选题]关于肾盂肾炎,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多发于女性,在新婚、妊娠和老年女性中发病率高
B. 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属
C. 区别于下尿路感染的主要表现是全身症状明显,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
D. 治疗疗程5~7天
E. 在急性期症状控制后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有无尿路先天性畸形、梗阻等
18. [单选题]男,30岁,KUB示双侧肾盂各有一直径1.5cm大小结石,双肾中度积水,双侧输尿管无异常,双侧体外震波碎石后出现腰痛、发热、无尿,原因是 ( )
A. 术前未行抗感染治疗
B. 术前未作定位X线
C. 不应选择ESWL治疗
D. 双侧一次性碎石
E. 未能先行解决双侧积水问题
19. [多选题]肾癌CT的征象为
A. 肾形扩大,肿瘤向肾外突出
B. CT值密度比肾实质略低,而增强时明显低于肾实质
C. CT值密度-10 ~15HU
D. 增强扫描时明显高于肾实质
E. 常为双侧病变
20. [单选题]大椎的取穴法为( )
A. 活动标志取穴法
B. 肌性标志取穴法
C. 骨度折量取穴法
D. 骨性标志取穴法
E. 简便取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