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4中医外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真题(V9)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8-16   [手机版]    

2024中医外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真题(V9)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外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真题(V9),更多中医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方剂药物组成中有大黄的是( )

A. 麻子仁丸
B. 茵陈蒿汤
C. 栀子柏皮汤
D.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 抵当汤


2. [多选题]下列哪些脉象,可在少阴病中出现( )

A. 脉阴阳俱紧
B. 脉浮虚而涩
C. 脉沉
D. 脉细沉数
E. 脉微涩


3. [多选题]托法是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其用药主要以( )

A. 活血药
B. 补益气血药
C. 透脓药
D. 消肿药
E. 清热药


4. [多选题]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内容,现代人"半百而衰"的原因包括( )

A. 以酒为浆
B. 醉以入房
C. 恬恢虚无
D. 不知持满
E. 不时御神


5. [多选题]新生儿哭闹不止、拒乳、腹胀,应考虑

A. 先天性巨结肠
B. 先天性肛门闭锁
C.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
D. 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


6. [单选题]服理中汤后应注意的事项是

A. 腹中未热,加量再服
B.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余,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C. 服汤后,糜粥自养
D. 服后饮热稀粥一升余,温服一时许
E. 自饮合服


7. [多选题]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

A. 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B. 温病学可以完全包括《伤寒论》的内容
C. 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D. 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E. 《伤寒论》为温病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8. [单选题]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

A. 胞阻
B. 阴吹
C. 转胞
D. 陷经
E. 正喧


9. [单选题]在《金匮要略》中,仲景论治虚劳重视哪些脏腑

A. 心肝
B. 脾肾
C. 肺胃
D. 肝脾
E. 肝肾


10. [多选题]瘾疹的辨证分型是

A. 风热证
B. 风寒证
C. 气血两虚证
D. 冲任不调证
E. 肠胃湿热证


11. [单选题]黄疸病中,最多见的病机是

A. 寒湿发黄
B. 火劫发黄
C. 燥结发黄
D. 湿热发黄
E. 虚劳萎黄


12. [单选题]《热论》中热病的“两感于寒”指

A. 重复感受寒邪
B. 外感寒邪,内伤冷饮
C. 表里两经俱受寒
D. 手足太阳两经俱受寒
E. 以上均不是


13. [多选题]疮疡毒邪传里,内传脏腑而引起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称为

A. 流注
B. 走黄
C. 发
D. 内痈
E. 内陷


14. [单选题]治疗温病"邪留三焦",叶氏主张

A. 分消上下
B. 开达膜原
C. 辛开苦降
D. 芳香宣化
E. 顾护阳气


15. [多选题]二期梅毒对人体的损害有( )

A. 皮肤黏膜损害
B. 骨损害
C. 眼损害
D. 脑损害
E. 心脏损害


16. [多选题]温病治法中泄卫透表法分为以下哪几种( )

A. 疏风散热
B. 解表清暑
C. 宣表化湿
D. 轻清宣气
E. 疏卫润燥


17. [单选题]干姜附子汤证"烦躁"的病机是

A. 阳气受伤,虚阳被盛阴所逼
B. 阴阳俱虚,阳无所附
C. 阴盛格阳,虚阳外越
D. 阴盛阳脱,正不胜邪
E. 以上都不是


18. [多选题]痄腮与发颐的区别点是( )

A. 寒战高热
B. 疼痛剧烈
C. 部位不同
D. 不会化脓
E. 有传染性


19. [单选题]《举痛论》中“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

A. 肠胃之间
B. 冲脉
C. 背俞之脉
D. 生矣
E. 小肠


20. [多选题]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哪些内容是正确的

A. 患者平卧
B. 按压点在胸骨下1/3处
C. 按压时,双臂伸直,凭借自身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垂直向胸骨按压,使胸骨下降4~5cm
D. 每次按压后不需要使胸廓完全复位
E. 按压和松开的时间比为1:2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5z2d2y.html
  • 下一篇:卫生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医外科医学职称正高历年考试真题试卷(V9) 身热不去,3-4周可愈合 水泡饱满,基底红润、潮湿#和解少阳,重镇安神 和解泻热,软坚散结 和解少阳,软坚散结 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和解泻热,神疲倦卧# 舌淡而润,"阴虚则内热"是脾伤气虚之发热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