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副高考试宝典2024疾病控制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历年真题下载(C1),更多疾病控制(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关于登革热的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隔离至完全退热
B. 应积极静脉输液
C. 解热镇痛剂有利于本病退热
D. 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
E. 发热病人均可使用酒精擦浴
2. [单选题]已知25~29岁健康女子怀孕时间长度(从末次月经到婴儿出生)近似正态分布,现调查100名25~29岁健康女子,得到其平均怀孕时间长度均数为280天,标准差为10天,参考值的上限是299.6天,下限是260.4天,这个参考值范围最可能是
A. 单侧99%
B. 双侧99%
C. 双侧95%
D. 单侧95%
E. 双侧90%
3. [单选题]可引起"肠源性青紫症"的物质是
A. 苦杏仁中毒
B. 毒蕈中毒
C. 白果中毒
D. 硝酸盐中毒
E. 四季豆中毒
4. [单选题]肿瘤第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A.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B. 基因治疗
C. 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D. 防止近亲结婚
E. 肿瘤的姑息疗法
5. [单选题]灵敏度的定义是
A. 试验检出阴性认为无病的人占无病者的总数
B. 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已知患者总数的比例
C. 检出阳性者中患该病者的可能性
D. 检出阴性者中真正为非患者的可能性
E. 以上都不对
6. [单选题]目前我国意外损伤死亡占死因位次的第几位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三位
D. 第四位或第五位
E. 第六位
7. [单选题]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
A. 中华按蚊
B. 中华白蛉
C. 淡色库蚊
D. 嗜人按蚊
E. 蒙古白蛉
8. [单选题]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对象的年龄范围是
A. 1~5岁
B. 5~10岁
C. 7~15岁
D. 7~12岁
E. 1~13岁
9. [单选题]在队列研究中,反映与非暴露相比暴露生物学效应(致病作用)的指标是
A. RR和AR
B. RR和PAR
C. RR和PAR%
D. PAR和PAR%
E. AR和PAR
10. [单选题]某地区近1个月来发生呼吸道疾病暴发,防疫人员到达时,当地政府要求在1~2天弄清其暴发是否由流感病毒所造成,防疫人员应采取何措施
A. 采集正在发病并体温≥38℃患者的鼻咽分泌物,采用快速诊断法来查是否含有流感病毒颗粒或特异蛋白
B. 采集正在发病并体温≥38℃患者的鼻咽分泌物进行常规的病毒分离
C. 采集10~20份正在发病的和各方面情况均恒的10~20份已恢复者血清进行流感病毒抗体测定和比较
D. 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进行抗体测定
E. 了解当地流感流行均发生在何季节,根据季节作出判断
11. [单选题]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症状正确的是
A. SARS潜伏期一般为1~10天
B. 起病急,多以咳嗽为首发症状
C. 多为刺激性干咳、痰多,偶有血丝痰
D. 患者一般都有胸闷、气促或呼吸窘迫症状
E. 以上均不对
12. [单选题]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属
A. 相互对照
B. 标准对照
C. 实验对照
D. 自身对照
E. 空白对照
13. [单选题]斑疹伤寒的治疗,首选药物为
A. 氯霉素
B. 四环素
C. 多西环素
D. 环丙沙星
E. 头孢菌素类
14. [单选题]评价的结果可应用于
A. 指导新的计划设计
B. 确定需要加强的工作
C. 重新评价目标和目的
D. 终止某些不起作用的干预活动
E. 上述四项均适用
15.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对标准预防的叙述是不完善的
A. 标准预防既保护医务人员又保护病人,即"双向保护"
B. 标准预防的方法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C. 标准预防既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D. 标准预防的隔离物质包括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具有传染性的体液
E. 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不仅强调医务人员洗手、戴手套,更强调全面的防护措施
16. [单选题]我国在何时何地首先发现大批艾滋病感染者,标志着艾滋病流行进入局部流行期
A. 1981年,广东
B. 1981年,云南
C. 1985年,广东
D. 1989年,云南
E. 1985年,广西
17.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中风病机不包括( )
A. 虚
B. 火
C. 积滞
D. 风、痰
E. 气、血
18. [单选题]肠胃积热所致便秘的治法宜( )
A. 温阳通便
B. 补气润肠
C. 养血润燥
D. 清热润肠
E. 顺气导滞
19. [单选题]要描述肝癌在某地区的分布情况,宜绘制
A. 百分条图
B. 统计地图
C. 直方图
D. 线图
E. 散点图
20.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 探讨病因的线索
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 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
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E. 筛查早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