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肿瘤外科学主治医师历年考试真题汇总(N7),更多肿瘤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关于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地区差异大
B. 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C. 前列腺癌的病理检出率远远高于临床发病率
D. 无明显的种族差异
E. 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
2. [单选题]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属于( )。
A. 恶性神经鞘瘤
B. 神经节细胞瘤
C. 节神经母细胞瘤
D. 神经母细胞瘤
E. 神经纤维肉瘤
3. [单选题]非甾体类抗炎药下列正确的是( )。
A. 罕见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B. 都是口服用药
C. 阻断炎性因子的合成
D. 是所有癌症疼痛治疗的首选止痛药
E. 长期用药安全
4. [单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地区某一肿瘤的构成比与该肿瘤的发病率相同
B. 如果某种恶性肿瘤在肿瘤中的构成比高,那么说明这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C. 肿瘤构成比是说明肿瘤内部各种肿瘤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D. 不同地区某种恶性肿瘤的构成比的比较,可以反映不同地区某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频率
E. 同一地区某一肿瘤的构成比与该肿瘤的患病率相同
5. [单选题]I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 手术
B. 基因治疗
C. 放射
D. 手术+辅助化疗
E. 手术+辅助放疗
6. [单选题]关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一种致癌因素可诱发多种肿瘤
B. 一种肿瘤可能有多种病因
C. 大多数肿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D. 一种肿瘤对应一种致癌因素
E. 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与细胞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
7. [单选题]淋巴瘤的B症状(AJCC第6版)下列正确的是( )。
A. 体重减轻<10%
B. 皮肤瘙痒
C. 乏力
D. 出汗
E. 无法解释的发热,体温超过38℃
8. [单选题]KPS评分
A. 近期疗效观察指标
B. 远期疗效观察指标
C. 生存质量观察指标
D. 毒副作用观察指标
E. 并发症观察指标
9. [单选题]肺癌患者行X线检查,必须同时行胸部正位片和胸部侧位片检查,加做胸部侧位片,可使肺癌的检出率增加
A. 7%
B. 1%
C. 5%
D. 3%
E. 9%
10. [单选题]子宫内膜癌诊断最主要、最有力的检查是( )。
A. 阴道B超
B. 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
C. 宫腔镜检查
D. 细胞学检查
E. 肿瘤标记物
11. [单选题]淋巴结转移性肿瘤首先出现于( )。
A. 边缘窦
B. 中央窦
C. 淋巴结门部
D. 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
E. 被膜
12. [单选题]男,48岁,因胃癌而行剖腹探查时,发现肿块已浸润至横结肠,但较局限,该患者宜( )。
A. 行全胃切除术
B. 禁忌手术
C. 行胃大部切除术
D. 行胃癌根治术+横结肠切除术
E. 行横结肠切除术
13. [单选题]以局部破坏为主,很少发生转移的是下列哪种肿瘤?( )
A. 基底细胞癌
B. 腺癌
C. 黑色素瘤
D. 鳞癌
E. 乳头状腺癌
14. [单选题]属于肿瘤主动免疫治疗方法的是下列哪项?( )
A. 接种肿瘤疫苗
B. LAK细胞治疗
C. TIL治疗法
D. 化疗
E. 放射性核素标记mAb
15. [单选题]患者男,56岁。因“反复鼻腔血涕伴鼻塞6个月余”就诊,体检发现左鼻腔新生物,CT示左鼻腔占位性病变,鼻中隔左上颌窦内侧壁受侵。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 鼻腔淋巴瘤
B. 上颌窦癌
C. 鼻腔癌
D. 嗅神经母细胞瘤
E. 鼻腔腺样囊性癌
16. [单选题]知行统一的方法是指( )。
A. 学习医学伦理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 把历史上的一切医德理论和规范都继承下来
C. 把医德观点和医德规范准则放在所处的历史时代去理解
D. 系统地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规范和原则
E. 把医学伦理学的一切理论、道德原则和规范都背诵下来
17. [单选题]理疗在截肢术后重要作用有( )。
A. 改善残肢局部血运
B. 减轻症状和软化瘢痕
C. 促进伤口愈合
D. 利于假肢的安装
E. 以上都是
18. [单选题]霍奇金病预后极好型包括( )。
A. 女性
B. 临床ⅠA期
C. 年龄<40岁
D. 病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或结节硬化型
E. 以上均正确
19. [单选题]生物反应调节剂有( )。
A. 基因治疗
B. 天然或基因重组细胞因子
C. 抗体
D. 抗肿瘤的各种体细胞和辅助性的造血干细胞
E. 以上都是
20. [单选题]不符合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的描述是
A. 在遗传性肿瘤中起决定作用
B. 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C. 着色性干皮病属于遗传性肿瘤
D. 遗传性肿瘤多由肿瘤抑制基因丢失或灭活引起
E. 遗传性肿瘤也可由DNA修复基因突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