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4(正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针灸学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全真在线题库(P8)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6-16   [手机版]    

2024(正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针灸学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全真在线题库(P8)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针灸学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全真在线题库(P8),更多针灸(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呕、吐、哕共同的病机是( )

A. 胃失和降
B. 肝克脾土
C. 肝郁气逆
D. 气逆于上
E. 肝胃不和


2. [多选题]针灸治疗呕吐应取的主穴为

A. 上腕
B. 内关
C. 胃俞
D. 中脘
E. 足三里


3. [多选题]治疗肺脾气虚型遗尿,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肺俞
B. 手三里
C. 阳陵泉
D. 脾俞
E. 足三里


4. [多选题]针灸治疗着痹可配用的穴位有

A. 关元
B. 肾俞
C. 大椎
D. 阴陵泉
E. 足三里


5. [多选题]下列各方用栝楼根者为( )

A. 栝楼桂枝汤
B. 栝楼薤白白酒汤
C. 栝楼牡蛎散
D. 栝楼薤白半夏汤
E. 栝楼瞿麦丸


6. [多选题]阿是穴的特点是

A. 无固定名称
B. 无固定位置
C. 无一定数目
D. 以压痛点为穴
E. 以阳性反应点为穴


7. [多选题]麦冬的适应证是

A. 肺阴不足而有燥热之干咳痰粘、劳热咳嗽
B. 胃阴虚或热伤胃阴之口渴咽干纳差呕逆
C. 热病津伤,肠燥便秘
D. 阴虚有热的心烦不眠
E. 热扰心营,身热烦躁,舌绛通便


8. [多选题]咳嗽痰多,色白而粘,易于咯出,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者宜选用的腧穴是

A. 大椎
B. 丰隆
C. 中府
D. 足三里
E. 太渊


9. [多选题]根据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的脉象,下列哪些可以说明其临床特点( )

A. 阴乘阳位,胸阳不通
B. 胸阳不足,阴邪内盛
C. 寒饮气逆
D. 本虚标实
E. 阴寒痼结


10. [多选题]颈椎病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可选穴位

A. 天柱、大椎、后溪
B. 后溪、颈椎夹脊、大椎
C. 曲池、合谷、外关
D. 内关、列缺、肩髃
E. 腕骨、列缺、肩髃


11. [多选题]阴跷脉的病症是

A. 多寐
B. 癫痫夜发
C. 阳缓阴急
D. 阴缓阳急
E. 腰溶溶如坐水中


12. [多选题]《金匮要略》论述妇人杂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A. 虚
B. 实
C. 结气
D. 血瘀
E. 积冷


13. [多选题]炙甘草汤的配伍特点有( )

A. 方中重用甘草补中益气以复脉之本
B. 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
C. 桂枝、生姜宣阳化阴
D. 加酒以振奋阳气,活血通脉
E. 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通心阳


14. [多选题]在《灵枢·本神》所述五脏虚实病证中,导致"五脏不安"的脏器有( )

A. 心
B. 肺
C. 肾
D. 脾
E. 肝


15. [多选题]针刺治疗阳黄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

A. 脾俞
B. 内庭
C. 中脘
D. 太冲
E. 足三里


16. [多选题]具有敛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

A. 五味子
B. 罂粟壳
C. 诃子
D. 白果
E. 紫苏子


17. [多选题]中药剂量的含义是

A. 单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B. 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C. 中药中毒的药量
D. 每付药的剂量
E. 单人每付药的平均剂量


18. [多选题]下面哪些治法适应于治疗湿病( )

A. 微汗法
B. 泻下法
C. 利小便法
D. 温阳法
E. 健脾法


19. [多选题]治疗足跟痛除针刺艾灸治疗外,还可用

A. 激光针
B. 穴位注射
C. 耳针
D. 头针
E. 电针


20. [多选题]灯火灸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

A. 小儿痄腮
B. 喉蛾
C. 吐泻
D. 麻疹
E. 惊风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7deqpm.html
  • 下一篇:针灸正高高级职称易错考试试题(P8) 正确方法是( )晕针是临床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其先兆症状是属于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有( )下列各项中,可治血瘀型足跟痛的穴位是治疗月经不调的基本处方是2.低血压阳气虚脱者在基本处方上可加用拨罐法的作用主要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