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患者,男,20岁。郊游时,右足疼痛,30min后无力行走,体检示:"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重症医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患者,男,20岁。郊游时,右足疼痛,30min后无力行走,体检示:牙关紧闭,足背可见双点状,牙痕,伴红肿。BP90/60mmHg,最好的解毒方法是( )
A. 抗蛇毒血清
B. 抗生素
C. 破伤风抗毒素
D. 止血带结扎伤口上方近心端
E. 止血带结扎伤口上方离心端
[单选题]患者女性,68岁。因发热、咳大量黄脓痰3天入院,考虑为急性肺炎。入院查血压130/70mmHg,现突出现心搏停止,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给予按压通气比为
A. 5:1
B. 15:2
C. 45:2
D. 30:2
E. 20:2
正确答案 :D
解析:根据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胸外心脏按压,给予按压通气比为30:2。
[单选题]重症患者急性期的代谢特点是
A. 表现为正平衡
B. 少量分解代谢
C. 无合成代谢
D. 分解代谢为主
E. 合成代谢为主
正确答案 :D
解析:危重病急性期的代谢特点以分解代谢为主,伴有少量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代谢,表现为负平衡。
[单选题]ICU医师和护士人数配备要求
A.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9: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5:1以上
B.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
C.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7: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5:1以上
D.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5: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5:1以上
E.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6: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1以上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循环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说
A. 凝血功能障碍学说
B. 炎症反应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学说
C. 缺氧学说
D. 内环境紊乱学说
E. 肠内细菌移位学说
正确答案 :B
解析:循环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变化目前主要有三个学说:微循环学说、氧代谢学说、炎症反应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学说。
[单选题]下列哪项符合二度Ⅰ型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A. 窦性PP间期逐渐缩短,最后发生房搏脱漏
B. P波脱漏后出现长PP间期,其长度等于任何两个PP间期之和
C. P波脱漏后出现长PP间期,其长度等于任何两个短的PP间期之和
D. 窦性PP间期逐渐延长,最后发生房搏脱漏
E. P波脱漏后出现长PP间期,其长度等于其前连续两个PP间期之和
正确答案 :A
解析:二度Ⅰ型窦房阻滞的PP关系类似于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的RR关系(窦房传导延长的绝对值逐渐减少直至窦房传导脱落)。
[单选题]关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A. 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
B. 肝细胞死亡途径包括细胞凋亡和坏死
C. 以上都是
D. 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同一病因不同病程阶段,发病机制亦有主次之分
E. 肝细胞急剧坏死同时肝细胞再生能力不足是其发病基础
正确答案 :C
解析: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同一病因不同病程阶段,发病机制亦有主次之分;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损害(损肝因素对肝的直接损伤效应)和继发性损害(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对肝的间接损伤效应);肝细胞急剧坏死同时肝细胞再生能力不足以进行代偿是其发病基础;肝细胞死亡途径包括细胞凋亡和坏死。故答案为E。
[单选题]高血压危象组织器官损伤的组织学标志是
A. 小动脉的粥样坏死可见于易损器官
B. 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C. 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易损器官
D. 严重肾损害
E.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
正确答案 :C
解析: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易损器官是高血压危象的组织器官损伤的组织学标志。
[单选题]有关临终关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对临终病人24小时全程照护与服务
B. 以延长病人生命为主的积极治疗
C. 仅对临终病人最基本的生活照护
D. 临终病人死亡,临终关怀即可结束
E. 临终病人已经脱离社会,因此,他们无社会需求
正确答案 :A
解析: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单选题]患者,女,20岁。作静脉胆道造影检查时,出现神志淡漠,心悸、出冷汗,口唇发绀,面色苍白,HR110次/分,RR25次/分,BP60/45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脓毒性休克
B. 过敏性休克
C. 神经源性休克
D. 心源性休克
E. 低血容量性休克
正确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