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妇科学(中级)模拟考试冲刺试题(W9)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8-26   [手机版]    

中医妇科学(中级)模拟考试冲刺试题(W9)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妇科学(中级)模拟考试冲刺试题(W9),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

A. 因而越之
B. 引而竭之
C. 减之
D. 彰之
E. 扬之


2. [单选题]每逢经期关节疼痛,遇寒加重,经行量少,色黯有块,其辨证为:

A. 血瘀
B. 阴虚
C. 血虚
D. 气滞
E. 寒湿


3. [单选题]常用的避孕工具有

A. 宫内节育器
B. 长效注射避孕药
C. 体外排精法
D. 安全期避孕法
E. 免疫避孕法


4. [单选题]下列何症不会在枳实栀子豉汤证中出现

A. 发热
B. 口渴
C. 心烦懊憹
D. 小便不利
E. 少寐


5. [单选题]每逢经行肢体肿胀,胸闷不舒,善叹息,其辨证为:

A. 气滞
B. 脾虚
C. 肾虚
D. 气滞血瘀
E. 脾肾阳虚


6. [单选题]太阳病主脉主症为

A. 恶寒发热而无汗,脉紧
B. 恶寒发热而汗出,脉缓
C. 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
D. 头身疼痛而发热,脉数
E. 恶寒发热而头痛,脉浮


7. [单选题]下列哪一因素不影响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

A. 人格特质
B. 生活经历
C. 应激源性质
D. 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E. 当时个体的心身状态


8.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A. 茜草
B. 地榆
C. 槐花
D. 三七
E. 侧柏叶


9. [单选题]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的药物是

A. 人参
B. 鹿茸
C. 附子
D. 大黄
E. 肉桂


10. [单选题]痉病,高热,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证属

A. 刚痉
B. 欲作刚痉
C. 柔痉
D. 表热致痉
E. 里热成痉


11. [单选题]关于“独语”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所致
B. 气郁痰结,阻蔽心窍所致
C. 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
D. 可见于郁证
E. 可见于癫证


12. [单选题]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功效的药物是

A. 硼砂
B. 明矾
C. 炉甘石
D. 芒硝
E. 铅丹


13. [单选题]既能杀虫消积又能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A. 使君子
B. 苦楝皮
C. 川楝子
D. 槟榔
E. 大腹皮


14. [单选题]一产妇西医诊断为破伤风,中医应诊断为

A. 产后血晕
B. 产后血劳
C. 产后痉病
D. 产后发热
E. 产后乳汁自出


15. [单选题]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的症状常出现于

A. 肺咳之中
B. 心咳之中
C. 肾咳之中
D. 肝咳之中
E. 脾咳之中


16.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

A. 肾气虚
B. 肾精亏
C. 血不足
D. 阳气衰于上
E. 阳明脉衰


17. [单选题]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A. 相须
B. 相使
C. 相反
D. 相恶
E. 相畏


18. [单选题]黄疸湿重于热的表现是

A. 酒疸,心中热痛,烦躁不眠,大便难,身黄如橘子色
B. 黄疸,膀胱急,少腹满,额上黑,足下热,身尽黄
C. 萎黄,肌肤不华,少腹微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D. 谷疸,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
E. 黄疸,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


19. [单选题]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心藏神
B. 肝藏魂
C. 肺藏魄
D. 脾藏意
E. 肾藏智


20. [单选题]舌象的胃气主要表现在

A. 舌色的变化
B. 舌体的运动
C. 舌质的变化
D. 舌苔的生长情况
E. 舌色和舌体运动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7n2rzq.html
  • 下一篇:中医妇科学中级资格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W9) 45岁,经检查诊断为急性盆腔炎。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本病的后遗症:"正气存内,哪条属于正性生活事件痰饮病的形成与何脏关系最为密切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心理过程包括患者近1年来月经量少。3天即净,舌淡,除哪项
  •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