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正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正高)模拟在线题库(X9),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_正高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自动血培养仪的常见故障包括
A. 温度异常
B. 严禁空架运转
C. 瓶孔被污染
D. 数据管理系统与培养仪失去信息联系或不工作
E. 仪器对测试中的培养瓶出现异常反应
2. [多选题]下列对毛细管等速电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目前应用很多
B. 缓冲系统由前后两种不同浓度的电解质组成
C. 被分离组分在前导电解质与尾随电解质之间的空隙中发生分离
D. 是电泳中惟一的分离组分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方法
E. 常用于分离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3. [多选题]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放线菌
D. 螺旋体
E. 支原体
4. [多选题]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A. 化学性质大都为糖蛋白
B. 化学性质大都为蛋白多糖
C. 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
D. 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E. 不同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5. [多选题]等电聚焦电泳法在电极之间形成的pH梯度是
A. 稳定的
B. 间断的
C. 连续的
D. 瞬间的
E. 线性的
6. [多选题]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包括
A. 克隆清除
B. 克隆无能
C. 免疫忽视
D. 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
E. 免疫隔离
7. [多选题]含有血液、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本,打开标本管取样的正常操作是
A. 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
B. 须戴手套
C. 在操作台上打开标本管
D. 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
E. 无须穿工作服或防护服
8. [多选题]血细胞分析仪按检测原理可分为
A. 电容型、光电型
B. 激光型、电阻抗型
C. 联合检测型、无创型
D. 全自动流水线型
E. 干式离心分层型
9. [多选题]溯源至SI单位的前提是必须有( )
A. 二级参考物质
B. 常规方法
C. 二级参考测量方法
D. 一级参考物质
E. 一级参考测量方法
10. [多选题]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B细胞功能的优点包括( )
A. 稳定、特异
B. 可检测抗体分泌细胞
C. 可检测抗体的分泌量
D. 可同时进行B细胞计数
E. 可同时检测不同抗原诱导的不同抗体的分泌
11. [多选题]在质量体系中,要明确规定组织结构中有关的
A. 质量职能
B. 职权关系
C. 资源
D. 职位之间的联系方法
E. 技术
12. [多选题]引起样品输入通道堵塞的因素有
A. 药物结晶
B. 试剂含有杂质
C. 血块
D. 毛细管玻璃碎片
E. 电极膜破裂
13. [多选题]关于免疫印迹法表述正确的是
A. 免疫印迹法亦称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
B. 与Southemblot相类似,亦被称为Northernblot
C. 第一阶段为SDS-PAGE凝胶电泳
D. 第二阶段为电转移
E. 第三阶段为酶免疫定位
14. [多选题]对于人群易感性,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易感人群的多少对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有很大影响
B. 缺乏对某种传染病将异性抗体者即为该病的易感者
C.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D. 当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即可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E. 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就能使流行不再发生
15. [多选题]急性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包括
A.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 外周血涂片查到童虫
C. 大便涂片或毛蚴孵化阳性
D. 血清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
E. 有疫水接触等流行病学史
16. [多选题]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的主要不足
A. 不能检出滴虫、胱氨酸、脂肪滴或药物结晶
B. 不能鉴别异常细胞
C. 大量细菌酵母菌干扰计数
D. 对影红细胞容易漏诊
E. 不能明确病理管型分类
17. [多选题]依据ISO15189,关于质量和技术记录,叙述不一定正确的是
A. 所有记录应易于阅读,便于检索
B. 记录可存储于任何媒介
C. 实验室应提供适宜的存放记录的环境
D. 实验室应制定政策,规定各种记录的保留时间
E. 记录保存期限应根据检验的性质或每个记录的特点而定
18. [多选题]关于毛细管黏度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全血黏度测定的参考方法
B. 适用于牛顿流体样本的测定
C. 毛细管轴心处流体剪切率为0,黏度最高
D. 贴壁处的流体剪切率最高,黏度最低
E. 不能直接检测某一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
19. [多选题]钾、钠的测定方法有
A. 火焰光度法
B. 离子选择电极法
C. 冠醚法
D. 酶法
E. 电量分析法
20. [多选题]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 皮肤和黏膜等构成的体表物理屏障
B. 皮肤黏膜分泌物中的杀、抑菌物质构成的体表化学屏障
C. 皮肤和某些腔道黏膜的正常菌群构成的体表微生物屏障
D. 吞噬细胞
E. 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