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临床血液医学高级职称(副高)智能考试试题(Y4),更多临床血液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主要有( )。
A. 中性粒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
B. 中性粒细胞消耗或破坏过多
C. 理化因素损伤
D. 药物引起粒细胞生成障碍
E. 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
2. [单选题]在某一天对某一浓水平血糖质控品进行重复检测4次,其测定结果分别为5.2mmo1/L、5.3mmol/L、5.4mmol/L,其极差(R)为
A. 0.1mmol/L
B. 0.2mmol/L
C. 0.0mmol/L
D. 0.3mmol/L
E. 0.4mmol/L
3. [单选题]血清脂蛋白电泳中的β-脂蛋白是指
A. CM
B. LDL
C. IDL
D. VLDL
E. HDL
4. [多选题]能使尿中HCG增高的疾病有( )
A. 恶性葡萄胎
B. 绒毛膜上皮癌
C. 妊娠
D. 睾丸畸胎瘤
E. 异位妊娠
5. [单选题]红色血栓的病变特点不包括
A. 暗红色
B. 与血管壁粘连紧密
C. 易碎
D. 时间长了易变干燥
E. 无弹性
6. [单选题]一种抗体,存在于患者血清中则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高,且妇女容易反复发生自然流产,该种抗体是
A. 抗精子抗体
B. 抗磷脂抗体
C. 抗子宫内膜抗体
D. 抗红细胞抗体
E. 抗血小板抗体
7. [单选题]血小板中vWF存在于
A. α颗粒
B. 致密颗粒
C. 溶酶体颗粒
D. 胞质
E. 线粒体中
8. [单选题]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时MCV和RDW的改变为( )
A. MCV异常,RDW异常
B. MCV减低,RDW正常
C. MCV增高,RDW异常
D. MCV增高,RDW正常
E. MCV减低,RDW异常
9. [单选题]做补体结合试验,下列哪一份血清效价可以诊断为立克次体感染( )
A. 单份血清效价≥1:2时为阳性
B. 单份血清效价≥1:4为阳性
C. 单份血清效价≥1:8为阳性
D. 单份血清效价≥1:16时为阳性
E. 以上都不是
10. [单选题]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是
A. FⅧ:C水平下降
B. vWF缺陷
C. PC缺陷
D. PAI缺陷
E.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11.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可导致血清补体水平测定升高的是
A. 严重肝病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类风湿关节炎
D. 心肌梗死
E. 革兰阴性菌感染
12. [单选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实验室特点是
A.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高而醛固酮低
B.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均高
C.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均低
D. 肾素高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低
E.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低而醛固酮高
13. [单选题]急性白血病易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
A. 幼稚淋巴细胞
B. Reed-Sternberg细胞
C. 组织细胞
D. 纤维细胞
E. 浆细胞
14. [单选题]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
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 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C. 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D. Hb为碱性物质
E. 淋巴细胞胞质为嗜酸性物质
15. [单选题]肝性脑病是
A. 肝脏疾病并发的脑部病变
B. 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C. 肝脏疾病所致的昏迷
D. 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E.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16. [多选题]关于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总铁结合力反映的是血清铁蛋白的水平
B. 总铁结合力反映的是血清转铁蛋白的水平
C. 总铁结合力与血清铁蛋白成正比关系
D. 总铁结合力等于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
E. 总铁结合力反映的是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水平
17. [单选题]完成血小板黏附功能所需条件是( )
A. 血小板数量增多
B. 微血管壁的结构正常
C. GPⅠb和vWF含量正常以及内皮下层组织成分的存在
D. 血浆总蛋白,血液电解质浓度及pH值均正常
E. GPⅡb和vWF含量正常以及内皮下层组织成分存在
18.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发现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最简便试验
A. 血涂片上体积巨大(如小淋巴细胞)的血小板>50%
B. 体内外血小板黏附试验减低
C. 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但对Ristocetin无反应
D. 单克隆抗体(AN51,SW2)证实缺乏GPIb
E. 血小板第3因子(PF3)有效性升高
19. [多选题]T淋巴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结果可以是( )
A. 肉芽肿形成
B. 皮肤局部红肿硬结
C. 移植排斥反应
D. 剥脱性皮炎
E. 肺结核空洞形成
20. [单选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分子遗传学上的标志是
A. PML/RARα融合基因
B. CAML-AF10融合基因
C. BCR-ABL融合基因
D. PLZF-RARα融合基因
E. AML1-MTG8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