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
A. 肠
B. 脾
C. 胃
D. 肝
2. [单选题]( )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长”。
A. 湿邪
B. 风邪
C. 寒邪
D. 暑邪
3. [单选题]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之道路是( )。
A. 三焦
B. 经络
C. 肺
D. 肾
4. [单选题]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
A. 阴损及阳
B. 寒极生热
C. 寒者热乏
D. 重阴必阳
5. [单选题]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
A. 地气
B. 天气
C. 清气
D. 精气
6. [单选题]金元四大家中的“补土派”医家是( )。
A. 李东垣
B. 朱震亨
C. 刘完素
D. 张从正
7. [单选题]喘证的病位主要在( )。
A. 脾、肺
B. 肺、肾
C. 肝、肺
D. 心、肺
8. [单选题]决定体质的主要因素是( )。
A. 脏腑经络
B. 奇恒之腑
C. 精神状态
D. 精气津液
9. [单选题]正气的基本概念是( )。
A. 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B. 防御外邪侵袭之卫气
C.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气
D. 根于下焦之元气
10. [单选题]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第一部专书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素问》
D. 《小儿药证直决》
1.正确答案 :B
解析: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外感湿邪,困阻脾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从而横逆犯胃;素体脾胃虚弱;年老、久病、房劳使肾阳虚衰,不温脾阳;以上都是在损伤脾胃的基础上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泄泻。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2.正确答案 :B
解析:长者,使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故《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日:“风者,百病之长也。”
3.正确答案 :A
解析: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
4.正确答案 :C
解析: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寒极生热、重阴必阳均属于阴阳相互转化:阴损及阳属于阴阳消长关系。
5.正确答案 :D
解析:精气分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天地万物之间充斥着无形之精气,并相互作用,且这些无形之精气还能渗入于有形的实体,并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精气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和感应,因而,精气又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其精气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维系着天地万物之联系,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6.正确答案 :A
解析:李东垣着重研究脾胃元气的理论,提倡“人以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主张治疗疾病以调补脾胃为主,善用益气升阳方药,后世称之为“补土派”(“脾胃学派”)。张从正为“攻邪派”,刘完素为“寒凉派”,朱震亨为“养阴派”。
7.正确答案 :B
解析: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喘证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病性有虚实两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多为实喘之因;劳欲、久病则为虚喘之由,二者可相互转化:实喘久病迁延不愈,可耗伤肺肾之气,致肺肾气虚或阴虚,肺不主气或肾不纳气,成为虚喘。
8.正确答案 :D
解析:决定体质的因素有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但主要因素是精气津液。
9.正确答案 :A
解析: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于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的防御能力具体表现在抵御外邪入侵、驱邪外出、修复调节能力及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等方面。
10.正确答案 :B
解析: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第一部专书是《伤寒杂病论》。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7xr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