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真题答案+解析(E4),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_正高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体检应注意有无
A. 肝肿大
B. 淋巴结肿大
C. 感染病灶
D. 胸骨压痛
E. 脾大
2. [多选题]骨髓中具有复制能力的粒细胞群体包括( )。
A. 原始粒细胞
B. 中性早幼粒细胞
C. 中性中幼粒细胞
D. 中性晚幼粒细胞
E.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3. [多选题]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包括:
A.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B. 轻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血红蛋白H病
D. 血红蛋白Barts病
E. 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4. [多选题]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关于INR的临床应用以下正确的是( )。
A.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INR在1.5~2.5
B. 治疗深静脉血栓INR在2.0~2.8
C.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NR在2.5~3.0
D. 反复深静脉血栓患者INR在2.5~3.0
E. 治疗肺梗死INR在3.0~3.5
5. [多选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治疗
A. 控制溶血发作
B. 促使红细胞生成
C. 骨髓移植
D. 血管栓塞的防治
E. 输血
6. [多选题]下列哪些符合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A. 临床上有白血病表现,脏器有组织嗜碱细胞浸润
B. 血象中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C. 骨髓中可见大量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早幼粒>5%,嗜碱中幼、晚幼粒细胞亦增多
D.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增多
E. 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7. [多选题]使血液粘度增加的因素有哪些:
A. 血浆粘度增加
B. RBC比积减少
C. RBC比积增加
D. RBC形变性降低
E. 温度升高
8. [多选题]提出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HSC)的概念的依据是
A. 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
B. 维持体内恒定的血细胞数量
C. 1961年Till等在动物发现了造血干细胞
D. 1979年,体外培养人造血祖细胞成功
E. 采用了天然的细胞标志纯化造血干细胞和发展体外造血干细胞培养技术
9. [多选题]淋巴瘤每个临床分期按全身症状的有五分为A、B二组,所谓的全身症状包括
A. 发热38℃以上,连续3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
B. 瘙痒
C. 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
D. 盗汗:即入睡后出汗
E. 疲乏
10. [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形态学特点
A. 形态明显异常
B. 易见篮细胞
C. 有Auer小体
D. 核染色质稠密、核仁不明显或无
E. 胞质丰富、嗜碱、无颗粒
11. [多选题]符合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 )。
A. 血小板计数通常减低
B. 血小板体积增大
C.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Ⅸ/Ⅴ复合物缺乏
D. 血小板凝集功能正常
E. 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
12. [多选题]正常人体内含有的血红蛋白有:
A. Hb-A
B. Hb-A2
C. Hb-F
D. Hb-H
E. Hb-Bart&039;s
13. [多选题]巨幼红细胞贫血根据病因分
A. 食物营养不够
B. 需要增加
C. 吸收不良
D. 利用障碍
E. 代谢异常
14. [多选题]关于自体输血的禁忌症,正确的是
A. 有严重异体输血反应病史者
B. 正在使用抗生素者
C. 稀有血型者
D. 肝肾功能异常者
E. 有严重心肺疾病者
15. [多选题]关于CML正确的是
A. 初期可无症状
B. 最突出的体征是脾大
C. 骨髓粒系分类与外周血相似
D. 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E. Ph染色体阳性
16. [多选题]下列哪些项目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
A.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B. 可有肝脾大
C. 骨髓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非造血细胞增多
D. 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E.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有效
17. [多选题]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包括
A. 非恶性组织细胞病
B. 炎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C. 炎性组织细胞病
D. 恶性组织细胞病
E. 非炎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8. [多选题]半衰期超过40小时的凝血因子包括( )。
A. Ⅴ
B. Ⅶ
C. Ⅷ
D. Ⅹ
E. Ⅺ
19. [多选题]血细胞的生成与成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在各系血细胞的发生过程中,其形态演变有以下共同规律( )。
A. 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保持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B. 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则由小变大
C. 胞核由大变小,核仁由明显渐至消失
D. 核内染色质由细密逐渐变疏松,核的着色由浅变深
E. 胞质由少变多,胞质内的特殊结构或成分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
20. [多选题]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
A. 白细胞增多
B. 血浆球蛋白增多
C. 血浆白蛋白减少
D.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
E. 血浆磷脂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