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正高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职称正高考试模拟系统(B7),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哪些物质可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 ( )
A. 普通菌毛
B. 芽胞
C. 荚膜
D. A族链球菌M蛋白
E. 壁磷壁酸
2. [多选题]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特征是 ( )
A. 无需抗体的协助
B. 直接杀伤
C. 干扰素促进杀伤
D. 需补体的协助
E. 有特异性
3. [多选题]下列对肝片吸虫描述正确的是 ( )
A. 成虫虫体较大,活时肉红色,呈肝片状,死后或固定后为灰白色
B. 雌雄同体,睾丸2个,高度分支,呈前后排列在虫体中部,卵巢较小,位于睾丸前侧
C. 虫卵长椭圆形,淡黄褐色,壳薄,一端有小盖,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
D.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
E. 可至机体肝炎、胆管炎、发热、腹痛等症状
4. [多选题]组织培养的用途有 ( )
A. 分离病毒
B. 检测中和抗体
C. 制备病毒疫苗
D. 用蚀斑试验进行病毒分离
E. 研究病毒发病机制
5. [多选题]显性感染的特点是( )。
A.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B. 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
C. 致病菌毒力强
D. 致病菌数量多
E. 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6. [多选题]机体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机制包括( )。
A. ADCC效应
B. CTL的直接杀伤作用
C. 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D. NK细胞的杀伤作用
E. 巨噬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7. [多选题]以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
A. 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B. 对温度抵抗力较弱
C. 以融合方式穿入细胞
D. 病毒可带有宿主细胞成分
E. 易形成缺陷病毒
8. [多选题]阴道分泌物中的线索细胞
A. 是细胞内寄生了大量加特纳菌的阴道鳞状上皮细胞
B. 表面粗糙
C. 外形模糊不清
D. 边缘呈锯齿状
E. 有助于诊断细菌性阴道炎
9. [多选题]不慎被犬咬伤后,伤口应
A. 20%肥皂水反复清洗
B. 伤口底部注射免疫血清
C. 包扎
D. 缝合
E. 70%酒精擦洗
10. [多选题]HIV的感染特点有 ( )
A. 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B. 可通过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感染
C.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D. 易并发机会感染
E. 易发生肿瘤
11. [多选题]显性感染的特点是 ( )
A.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B. 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病
C. 致病菌毒力强
D. 致病菌数量多
E. 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12. [多选题]下列关于潜伏性病毒感染的发病间歇期,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不能分离出病毒
B. 无临床症状
C. 可测出病毒核酸
D. 不能测IgG型抗体
E. 能测出IgM型抗体
13. [多选题]下列关于细菌密集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细菌密集度反映人体某部位菌群的多样性
B. 细菌密集度反映人体某部位菌群总生物量的大小
C. 密集度高说明人体器官或组织对菌群的清除速率低
D. 密集度低说明机体可能受到抗生素的作用
E. 细菌密集度是反映人体某部位菌群总生物量的大小的定量指标
14. [多选题]如果血清学检查HBeAg阳性,抗-HBc阳性,抗-HBs阴性和抗-HBe阴性,可能是乙型肝炎的
A. 急性期
B. 慢性肝炎期
C. 急性肝炎恢复期
D. 慢性携带状态,无传染性
E. 重度慢性肝炎
15. [多选题]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 ( )
A.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
B. 病毒引起宿主细胞转化
C. 病毒致宿主细胞融合
D. 病毒释放LPS致病
E. 免疫病理损伤
16. [多选题]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
A. 广泛应用抗菌药物
B. 患者免疫力低下
C. 侵入性检查和治疗
D. 临床诊疗、护理操作不规范
E. 医院环境不良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中传播
17. [多选题]温度敏感突变株具有的特征是 ( )
A. 在28~35℃时可增殖
B. 在37~40℃时不能复制
C. 具有容易检测与识别的生物学特性
D. 不能通过人工诱导产生
E. 可人工诱导产生
18. [多选题]关于肠杆菌科细菌,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一组革兰阴性杆菌,形态染色具重要诊断意义
B. 无芽胞,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C. 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D. 均为人类肠道正常菌群,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导致感染
E. 营养要求不高,需氧或兼性厌氧
19. [多选题]TDM所监测的药物有
A. 毒性大的药物
B. 半衰期短的药物
C. 治疗范围窄的药物
D. 非线性代谢动力学的药物
E. 血药浓度与药效无相关关系的药物
20. [多选题]预防肠热症的正确措施是 ( )
A. 使用DPT三联疫苗
B.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C. 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
D. 使用伤寒、甲乙型副伤寒三联疫苗
E. 常服用广谱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