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高级职称(副高)真题分析(M5),更多口腔医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对于病原体检测的血清学实验,错误的有
A. 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标本2~3份检查
B. IgM的检出表明原发性感染
C. 感染后即可检出抗体
D. 适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E. 单份血清诊断意义不大
2. [单选题]一侧咀嚼肌肌力减弱或出现萎缩,提示有损害的神经是
A. 迷走神经
B. 面神经
C. 滑车神经
D. 副神经
E. 三叉神经
3. [单选题]白斑在何种情况下应及早予以手术切除
A. 经久不愈,治疗后不消退者
B. 白斑区发生皲裂、溃疡
C. 白斑表面增厚显著,或基底变硬时
D. 活检证实有重度上皮异常增生改变
E. 以上任何一项出现时
4. [单选题]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为
A. 透明牙本质形成
B. 出现修复性牙本质
C. 不断形成继发性牙本质
D. 牙本质死区出现
E. 前期牙本质变厚
5. [单选题]洞的基本结构包括
A. 洞壁和洞角
B. 洞壁和洞缘
C. 洞壁和洞角,洞缘
D. 洞壁和洞角,洞缘,洞底
E. 都不正确
6. [多选题]可摘局部义齿按支持的形式可分为
A. 架支持式
B. 牙支持式
C. 基托支持式
D. 黏膜支持式
E. 混合支持式
7. [单选题]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主要观察( )
A. 舌色浅深
B. 舌质老嫩
C. 舌苔厚薄
D. 舌苔润燥
E. 舌体胖瘦
8. [单选题]不属于间隙保持器制作要求的是
A. 能保持牙弓长度
B. 不妨碍牙萌出及牙槽骨发育
C. 能恢复一定咀嚼功能
D. 有便于加力移动牙齿的辅助装置
E. 安全舒适
9. [单选题]女,28岁,妊娠8个月。主诉下前牙舌侧牙龈肿块5个月,缓慢增大,影响进食。该病人如果诊断为妊娠瘤,切除时应注意 ( )
A. 妊娠瘤形成的时间
B. 妊娠的时间
C. 是否服过抗生素
D. 孕妇结婚的年龄
E. 要固定患牙
10. [单选题]结扎颈外动脉的部位是 ( )
A. 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
B. 舌动脉起始处
C. 颌外动脉起始处
D. 颌内动脉起始处
E. 面横动脉起始处
11. [单选题]金瓷基底冠进行氧化处理时,理想的氧化层应为多厚
A. 0.05~0.1μm
B. 0.1~0.2μm
C. 0.2~2μm
D. 2~2.5μm
E. 2.5~3μm
12. [单选题]地图舌的舌背黏膜呈现为
A. 方形白色斑块
B. 乳头消失而平伏的圆形白色斑块
C. 红色乳头剥脱区,边缘白色隆起
D. 丝状乳头增生呈毛状
E. 裂纹分布状如叶脉
13. [多选题]在Ⅰ、Ⅱ、Ⅲ导联中正确的正负极连接方式是
A. Ⅲ导联:左腿(+)、左臂(-)
B. 工导联:右臂(+)、左臂(-)
C. Ⅱ导联:左腿(+)、右臂(-)
D. Ⅱ导联:左腿(+)、左臂(-)
E. Ⅰ导联:左臂(+)、右臂(-)
14. [单选题]关于镍钛机动器械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开髓后可直接使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
B. 每支器械在每一根管内的工作时间不超过5秒钟
C. 可以采用两种预备原理或两种镍钛器械混合进行根管预备
D. 镍钛器械在根管中应保持上下移动
E. 使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也需要建立直线通路
15. [单选题]患者70岁,右上第二磨牙残冠,高血压3年,测血压180/105mmHg,此时最佳处置方法是
A. 静坐30分钟再行拔牙
B. 口服安定半小时再行拔牙
C. 暂缓拔牙
D. 必兰局麻下拔牙
E. 在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以提高镇痛或止血效果
16. [单选题]男,15岁,右上颈部肿物半年,有时大时小现象,感冒时增大,肿物位于右下颌角下后方,触质软,囊性感明显,穿刺液为透明、深黄色清亮液。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 甲状舌管囊肿
B.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
C. 第二鳃裂囊肿
D. 右颈部淋巴管瘤
E. 下颌下腺囊肿
17. [单选题]中度增高的血糖为
A. 3.9~6.4mmol/L
B. 3.6~6.1mmol/L
C. 7.0~8.4mmol/L
D. 8.4~10.1mmol/L
E. >10.1mmol/L
18. [多选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是
A. X线胸片示块影、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疑为肺癌者
B. 不明原因的干咳或局限性喘鸣
C. 不明原因咯血,需明确出血部位和咯血原因者
D. 性质不明的弥漫性病变、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需做病理切片或细胞学检查
E. 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和膈神经麻痹者
19. [单选题]浅感觉检查时发现患者触觉正常而两点辨别觉障碍时则为
A. 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B. 后索病损
C. 额叶病变
D. 皮质病变
E. 丘脑水平以上病变
20. [单选题]关于牙的萌出描述,正确的是
A. 牙冠形成后向面移动至达到功能位的过程
B. 牙根形成至牙进入口腔
C. 牙尖进入口腔到与对咬合时期
D. 牙冠形成至牙尖进入到口腔
E. 牙根形成至牙尖进入口腔到功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