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内科中级专业2024实战模拟考试试题(X0),更多口腔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关于牙周病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以循证医学原则分析,论证强度最大的证据是
A. 据Mattila等报道,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者,与同年龄、同性别的非冠心病者比较,前者的口腔情况显著差于后者
B. Offenbacher(1996)发现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妇女,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大于分娩正常体重儿的产妇
C. 一些纵向研究表明严重牙周炎患者在2~4年的观察期内糖尿病的加重比无牙周炎者明显,发生肾和血管的并发病变者也多于龈炎或轻度牙周炎组
D. 2型糖尿病患者经彻底的牙周治疗后,牙周炎症明显好转,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较未经牙周治疗者明显下降
E. 有报道称,拔除牙周病患牙后,肾炎得以痊愈
2. [单选题]患者,男,35岁,因下后牙急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首诊开放处理后症状缓解,复诊时检查患牙叩痛(+),扪痛(+),医师进行了机械根管预备和封药,次日出现面部肿胀,分析原因最可能的是
A. 机体抵抗力降低
B. 根管内药效丧失
C. 根管感染清创不足
D. 操作中带入新感染
E. 根管预备时机不当
3. [单选题]男,15岁,因左上前牙外伤脱位做复位固定结扎,固定的时间应该是
A. 3~5天
B. 1~2周
C. 3~4周
D. 2~3个月
E. 4~6个月
4.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5. [单选题]服食四环素,不会引起令人注目的牙着色的年龄是
A. 3~4岁后
B. 4~5岁后
C. 5~6岁后
D. 6~7岁后
E. 7~8岁后
6. [单选题]在龋病的多种致病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 宿主牙
B. 唾液
C. 食物
D. 细菌
E. 时间
7. [单选题]牙种植术是指
A. 将人工预制成的非生物性假牙植入人体牙槽窝或牙槽骨内
B. 将患者自身的埋伏牙拔下易位移植
C. 将他人的牙移植于患者牙槽窝内
D. 将已完全脱位的牙再植于原来的牙槽窝内
E. 将患者自身的阻生牙拔下后行易位植入
8. [单选题]出卵圆孔的神经是
A. 三叉神经
B. 面神经
C. 上颌神经
D. 下颌神经
E. 眼神经
9. [单选题]上颌前牙牙冠的轴面是指
A. 切嵴
B. 唇面与舌面
C. 近中面与远中面
D. 唇面、舌面、近中面与远中面
E. 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切嵴
10.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
B.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执业证书
C. 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D. 缓聘、解职待聘、解聘
E.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1. [单选题]乳牙在口腔内存在一般最长的时间是
A. 8年左右
B. 5~6年
C. 10年左右
D. 12年左右
E. 14年左右
12. [单选题]用于根尖诱导形成术的药剂是
A. 20%多聚甲醛糊
B. 氧化锌丁香油糊
C. 碘仿糊
D. 30%多聚甲醛糊
E. 氢氧化钙糊
13. [单选题]直接盖髓术的禁忌证是
A. 根尖孔尚未形成的恒牙
B. 外伤性因素露髓的年轻恒牙
C. 有自发痛史的恒牙
D. 意外穿髓、穿髓直径不超过0.5mm的恒牙
E. 根尖孔已形成、机械性露髓范围较小的恒牙
14.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口腔白色角化病的病因( )
A. 残根
B. 吸烟
C. 不良修复体
D. 遗传
E. 习惯性咬颊
15. [单选题]熟石膏调拌时的水粉比例为
A. (10~19)ml:100g
B. (20~30)ml:100g
C. (31~39)ml:100g
D. (40~50)ml:100g
E. (51~60)ml:100g
16. [单选题]备洞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必须去净龋坏组织
B. 必须注意保护牙髓
C. 必须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D. 必须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E. 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
17. [单选题]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原则如下,除了
A. 恢复面部形态
B. 恢复轴面形态
C. 恢复邻接关系
D. 恢复 面形态
E. 恢复咬合关系
18. [单选题]釉质龋的组织学分区中位于损害进展最前沿的是
A. 暗带
B. 透明带
C. 坏死区
D. 相对完整的釉质表面层
E. 损害体部
19. [单选题]在新生儿和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容易罹患的口腔念珠菌病类型主要是( )
A.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
B. 急性萎缩型念珠菌病
C. 慢性肥厚型念珠菌病
D. 慢性萎缩型念珠菌病
E. 念珠菌性口角炎F.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20. [单选题]关于氟牙症,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在乳恒牙均常见
B. 是地方性慢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体征
C. 6~7岁后再迁入高氟区则不会出现氟牙症
D. 对无实质缺损的后牙可不予以处理
E. 控制氟的摄入量是主要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