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患者男,60岁。头晕目眩,泛泛欲吐,兼见心悸失眠、面色不华,纳呆腹胀,舌淡,苔薄白润,脉弱。治疗应当在主穴基础上加用
A. 脾俞、气海
B. 悬钟、太溪
C. 肾俞、足三里
D. 三阴交、足三里
E. 中脘、内关
2. [单选题]组成药物中有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的方剂是
A. 养阴清肺汤
B. 益胃汤
C. 麦门冬汤
D. 增液汤
E. 百合固金汤
3. [单选题]崩漏的发生主要与哪些经脉有关
A. 肝经、肾经
B. 肝经、脾经
C. 任脉、带脉
D. 任脉、冲脉
E. 任脉、督脉
4.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 )分类
A. 病因
B. 湿热程度
C. 黄色明晦
D. 性别
E. 病机
5. [单选题]服药后,“可饮粥”,“当一日食糜”的方剂是
A. 厚朴三物汤
B. 大建中汤
C. 附子粳米汤
D. 大承气汤
E. 大黄附子汤
6. [单选题]在毫针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标志为( )
A. 行针时间达到一定长
B. 刺入腧穴达一定深度
C. 得气
D. 医者完成各种操作手法
E. 施以补泻手法
7. [单选题]羚角钩藤汤与天麻钩藤饮二方均具有的功用是
A. 清热平肝息风
B. 滋阴增液舒筋
C. 滋阴潜阳息风
D. 清热活血止痛
E. 滋阴清热安神
8. [单选题]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的机理是
A. 湿热蕴蒸
B. 郁热上达
C. 上焦热盛
D. 里热外蒸
E. 燥结外发
9. [单选题]头针针刺手法,捻转速度要求每分钟达到
A. 50次左右
B. 100次左右
C. 150次左右
D. 200次左右
E. 300次左右
10. [单选题]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乌药、山药
B. 茯苓、山药
C. 茯神、当归
D. 莲须、芡实
E. 龙骨、牡蛎
11.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主治特点是
A.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B. 侧头、胁肋病
C.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D. 后头、背腰病,肠病
E. 前头、鼻、口、齿病
12. [单选题]情绪是与何种需要相联系的
A. 生理需要
B. 交际需要
C. 认知需要
D. 安全需要
E. 自我实现裔要
1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大定风珠的组成中药物
A. 白芍
B. 龟板
C. 甘草
D. 牡蛎
E. 牛膝
14. [单选题]辛夷入汤剂的用法是
A. 先煎
B. 后下
C. 布包煎
D. 冲服
E. 另煎
15. [单选题]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是
A. 1%~5%
B. 3%~8%
C. 10%~20%
D. 20%~40%
E. 50%~70%
16. [单选题]既能够治疗蛔虫、蛲虫证,又善疗小儿疳疾的药物是
A. 使君子
B. 苦楝皮
C. 鹤草芽
D. 南瓜子
E. 槟榔
17. [单选题]目赤肿痛之外感风热者,宜配用
A. 鱼腰、球后
B. 少商、上星
C. 行间、侠溪
D. 血海、膈俞
E. 列缺、照海
18. [单选题]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
A. 大黄炭
B. 地榆炭
C. 荆芥炭
D. 血余炭
E. 焦白术
19. [单选题]针刺下列腧穴时,哪个穴位不适宜取俯卧位
A. 风池
B. 肾俞
C. 风市
D. 天宗
E. 关元
20. [单选题]枳实导滞丸的功用是
A.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B. 消导化积,清热祛湿
C.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D.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E. 分消酒食,理气健脾
1.正确答案 :A
2.正确答案 :B
3.正确答案 :D
解析:崩漏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官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辨证】
1.实证
主症 崩漏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红。兼见血色深红,质黏稠,气味臭秽,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出血量多,色紫红而黏腻,带下量多,色黄臭秽,阴痒,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血色正常,或带有血块,烦躁易怒,时欲叹息,小腹胀痛,苔薄白,脉弦,为气郁;漏下不止,或突然下血甚多,色紫红而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下血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为血瘀。
2.虚证
主症 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通调冲任,祛邪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公孙 隐白
配穴 血热加中极、血海;湿热加中极、阴陵泉;气郁加膻中、太冲;血瘀加膈俞、血海。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用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 调补冲任,益气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足三里 地机 三阴交
配穴 脾气虚加脾俞、胃俞;肾阳虚加肾俞、命门;肾阴虚加肾俞、太溪;盗汗加阴郄;失眠加神门。
操作 毫针补法,可施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埋针法,两耳交替使用。
(2)穴位注射法 选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关元俞。用维生素B↓(12)或黄芪、当归等注射液,每穴可注药液2ml,每日1次。
(3)挑刺法 在腰骶部督脉或膀胱经上寻找反应点,用三棱针挑破0.2~0.3cm长,O.1cm深,将白色纤维挑断,每次选2~4个点,每月1次,连续挑治3次。
4.正确答案 :A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5.正确答案 :B
解析:大建中汤证
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病因病机:本条由于脾胃阳衰,中焦寒甚,阴寒之气肆行于腹中而致腹满痛。
证候: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辨证:脾胃阳衰,中焦寒甚。
治则: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方药:大建中汤。
6.正确答案 :C
7.正确答案 :A
解析: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热盛于内,风从内生所致。治当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方中羚羊角清热解痉;风从内生,以钩藤平肝息风,助羚羊角息风止痉,共为君药。风盛于内,桑叶、菊花,疏散风热,使肝热从外疏散,共为臣药。热伤阴津,以生地黄凉血养阴,滋养筋脉;筋脉挛急,以白芍养阴补血,助生地黄生津养筋舒筋;痰阻经脉,以贝母、竹茹清热化痰通经;热扰心神,以茯神益气安神,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助白芍缓急柔筋,并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之效。
8.正确答案 :D
解析:调胃承气汤证
【原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释义】此三条论述阳明燥热证的证治。太阳病或汗或吐后,邪气传入阳明化热成燥;或阳明经表受邪,邪气循经入里化热成燥而形成本证。因阳明燥热上扰心神,故心烦;里热炽盛,故蒸蒸发热;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故腹胀满。综合以上三条,调胃承气汤证当见心烦、蒸蒸发热、腹胀满,其病机当是邪热与阳明糟粕初结,里热炽盛为主、腑气不畅为辅。治以调胃承气汤泄热和胃,润燥软坚。
9.正确答案 :D
10.正确答案 :C
解析:桑螵蛸散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心肾气虚,不能固摄所致。治当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方中桑螵蛸补肾固精止遗;人参大补元气,共为君药。阴精不固,以龟板滋阴潜阳固肾;龙骨益阴潜阳安神,助桑螵蛸固涩止遗,共为臣药。心主血,以当归补血益心;心藏神,以茯神宁心安神;远志定志安神;菖蒲开窍安神,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奏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之效。
11.正确答案 :C
12.正确答案 :A
解析:生理需要
13.正确答案 :E
14.正确答案 :C
解析:辛夷
15.正确答案 :D
16.正确答案 :A
解析:使君子
功效:杀虫消积。
主治病证:
蛔虫病,蛲虫病。
小儿疳疾。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疳。
用法用量: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
使用注意:
本品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故不宜超量服。
若与热茶同服,亦可引起呃逆、腹泻,故服药时忌饮茶。
17.正确答案 :B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睛明 太阳 风池 合谷 太冲
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操作 毫针泻法。少商、太阳、上星点刺出血。
18.正确答案 :D
解析:焦白术,常用炮制方法:
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修治:常见的方法有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水制:常见的方法有漂洗、闷润、浸泡、喷洒、水飞等。
火制: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炮、燎、烘等八种。
水火共制:包括蒸、煮、炖、(氵单)、淬等方法。
其他制法:常见的方法有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19.正确答案 :E
解析: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20.正确答案 :B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d170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