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副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医学副高职称历年在线题库(V4),更多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以下对梅毒螺旋体感染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梅毒是人畜共患病
B. 先天性梅毒由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C. 后天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
D. 梅毒偶然可经输血感染
E. 后天性梅毒有为反复隐伏发病和再发的特点
2. [单选题]下述有关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也称为毛细管自由溶液区带电泳
B. 是毛细管电泳中使用最少的一种技术
C. 根据组分的迁移时间进行定性
D. 根据电泳峰的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E. 它适用于小离子、小分子、肽类、蛋白质的分离,
3. [单选题]结合到BCR上的抗原可
A. 引起B细胞的吞噬
B. 必定导致B细胞活化
C. 通过膜免疫球蛋白分子传导信号
D. 通过Igα和Igβ分子传导信号
E. 通过CD3传导信号
4. [多选题]正常止血过程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B. 正常数量与功能的血小板
C. 血液凝固的正常
D. 神经体液调节的正常
E. 正常的组织
5. [单选题]用于胎儿开放性神经管缺损的产前诊断指标是
A. 羊水肌酐
B. 羊水胆红素
C. 羊水AFP
D. 羊水γ-GT
E. 羊水淀粉酶
6. [单选题]过失误差,尤其是标本标识的误差可通过将实验室试验结果与同一患者以前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出,这种质控方法称
A. 追加法
B. 保留法
C. Delta检查法
D. Shewhart图法
E. 比较法
7. [单选题]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下列叙述哪项较为确切( )。
A. 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幼粒等更幼稚细胞为核左移
B. 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
C. 未成熟的粒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称核左移
D. 分类中发现很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称核左移
E. 中性粒细胞5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核左移
8. [单选题]微量快速血糖仪的质量控制措施不包括下述哪一项
A. 质控物的测定
B. 密码牌校准
C. 及时清洁终点法白参考片
D. 室间质量控制
E. 血糖仪与大生化仪结果的比对
9. [多选题]以人工合成色素原底物测定酶活性的项目有
A. 碱性磷酸酶(ALP)
B. 淀粉酶(AMS)
C. α-岩藻糖苷酶(AFU)
D. 拟胆碱酯酶(PCHE)
E. 酸性磷酸酶(ACP)
10. [单选题]可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
A. C3b
B. C56789
C. C567
D. C9
E. C5678
11. [单选题]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
A. 股静脉
B. 手背静脉
C. 肘部静脉
D. 颈外静脉
E. 内踝静脉
12. [单选题]关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列有误的是
A. 以单色激光作为光源
B. 激光变成点光源后聚焦到标本成为点照明
C. 点光源激光束在标本的整个焦平面进行光点扫描后在荧光屏上成像
D. 图像信息要经电脑三维重建处理
E. 所用标本须经超薄切片
13. [多选题]常用于尿蛋白选择性检测的尿蛋白有( )。
A. 尿IgG
B. 尿Tf
C. AIB
D. γ球蛋白
E. C3
14. [单选题]电解质分析仪长期使用后,电极内充液下降最严重、需要经常调整内充液浓度的电极是
A. 钠电极
B. 钾电极
C. 氯电极
D. 钙电极
E. 参比电极
15. [单选题]醛固酮激素属于( )。
A. 蛋白类激素
B. 类固醇类激素
C. 多肽类激素
D. 脂肪类激素
E. 核酸类激素
16. [单选题]关于疟疾检查的适宜采血时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间日疟发作后数小时
B. 间日疟发作后十余小时
C. 恶性疟发作时
D. 恶性疟发作开始后任何时间
E. 恶性疟发作前半小时
17. [单选题]某实验室采用真空采血系统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如采集血常规标本后,采血管须至少彻底颠倒混匀几次
A. 3次
B. 5次
C. 8次
D. 10次
E. 20次
18. [单选题]关于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来源
B. 35~37℃适合所有细菌生长
C. 有些细菌生长不需要氧气
D. 有些细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
E. 有些细菌属于嗜冷菌0~20℃
19. [多选题]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不够敏感,但在肿瘤的预后判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是( )。
A.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B. 甲胎蛋白
C. 癌基因erbB-2编码蛋白
D. 前列腺特异抗原
E. 免疫球蛋白轻链
20. [单选题]色谱法按照两相的状态分类,若流动相是液体,固定相是液体,则称之为
A. 气固吸附色谱法
B. 气液分配色谱法
C. 液固吸附谱法
D. 液液分配色谱法
E. 冲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