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治疗急性肝衰竭,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治疗急性肝衰竭,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口服乳果糖
B. 给予肠道抗菌药
C. 给予支链氨基酸
D. 给予脂肪乳剂以供给热量
E. 通过活性炭吸附、半透膜透析清除血中有害物质
[单选题]较大儿童苯丙酮尿症初筛首选的检查是
A. 尿有机酸分析
B. 血氨基酸分析
C. 尿三氯化铁试验
D. 尿蝶呤分析
E. 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 :C
解析:尿三氯化铁试验用于较大婴儿的筛查,可将三氯化铁试剂滴入尿液,如尿中Phe浓度增高,则立即出现绿色反应为阳性结果,故选C。血氨基酸分析:凡经新生儿筛查结果为阳性者都需要经过此项检查加以确诊,故不选B。尿蝶呤分析:用以鉴别各型苯丙酮尿症(PKU),故不选D。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用于新生儿筛查,故不选E。A选项为干扰选项,故不选A。
[单选题]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表现为
A. 腺体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兴奋
B. 膀胱逼尿肌松弛、呼吸肌麻痹
C.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唾液腺分泌增加
D. 神经节兴奋、心血管作用复杂
E. 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瞳孔扩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时,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过多蓄积和刺激,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交感神经节受乙酰胆碱刺激,其节后交感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作用。故选D。
[单选题]脑动脉栓塞的栓子最可能来自
A. 左心房附壁血栓
B. 右心房附壁血栓
C. 右心室附壁血栓
D. 下肢股静脉血栓
E. 肠系膜静脉血栓
正确答案 :A
解析:根据栓子的运行途径,引起脑动脉栓塞的血栓栓子最可能能来自左心或主动脉。因此来自左心房附壁血栓是正确的。来自右心房、右心室和下肢股静脉的血栓栓子能引起肺动脉血栓栓塞。而来自门静脉的栓子则在肝内门静脉引起栓塞。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细胞在黏膜局部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大量SIgA
B. 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黏膜表面
C. 成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
D. 一般情况下,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分泌成分,会导致外分泌液中没有IgA
E. 患者在肠道感染后长时间腹泻
正确答案 :D
解析:在极罕见情况下,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分泌成分,会导致外分泌液中没有IgA。
[单选题]属于呼吸链中的酶是
A. 苹果酸脱氢酶
B. 丙酮酸脱氢酶
C. NADH脱氢酶
D.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 磷酸化酶
正确答案 :C
解析:呼吸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而NADH由NADH脱氢酶和一系列铁硫蛋白组成。
[单选题]女,28岁。频繁发作右下颌区剧烈疼痛3个月,呈闪电样,刀割样痛,洗脸刷牙讲话均可诱发。听力正常,面部无麻刺感,张口无困难,查体:颞颌关节无明显压痛。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牙周炎
B. 舌咽神经痛
C. 三叉神经痛
D. 腮腺炎
E. 颞颌关节紊乱
正确答案 :C
解析: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剧烈疼痛,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触发点。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根据该患者疼痛发作部位、性质、面部触发点、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不难确诊。 【避错】腮腺炎可有腮腺区肿痛,颞额关节紊乱有颞额关节压痛。
[单选题]男,13岁,发作性肢体抽搐和意识丧失2年。发作表现为无诱因的突然意识丧失伴四肢僵直抽搐,持续15~30秒后,逐渐停止。无特殊个人和家族史。未发作期的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常规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针对该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是
A. 卡马西平
B. 苯妥英钠
C. 丙戊酸
D. 氯硝西泮
E. 乙琥胺
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癫痫类型的识别和按照类型选择治疗。本例属于典型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故氯硝西泮和乙琥胺不是首选药物。虽然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丙戊酸均可用于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但卡马西平容易有皮疹和血液影响,苯妥英钠副作用多且血药浓度难以控制,故首选丙戊酸。
[单选题]男,50岁。体检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血糖达6.2mmol/L。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BP140/90mmHg,心率80次/分。为明确诊断,应该选择的检查是
A. 75gOGTT
B. 胰岛素释放试验
C. 尿常规
D. 动态血压的监测
E. 糖化血红蛋白
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核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血糖截点。回答这个问题是在于理解糖化血红蛋白目前仍是血糖长期控制的目标,诊断上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