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临床医学检验正高医学职称真题试卷(J1),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可表现为 ( )
A. 昏迷
B. 呼吸深大
C. 皮肤粘膜干燥
D. 呼气有烂苹果味
E. 二氧化碳结合力上升
2. [多选题]下列关于补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一组蛋白
B. 补体含量随抗原刺激而升高
C. 补体对热敏感
D. 补体分子由多种细胞产生
E.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有共同的末端效应
3. [多选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伤寒
B. 急性中毒
C. 急性链球菌感染
D. 急性心肌梗死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4. [多选题]关于胰岛素与C肽的比较,错误的描述是
A. 胰岛素与C肽测定的用途一样
B. C肽浓度可更好地反映B细胞功能
C. 禁食后,血浆C肽浓度比胰岛素浓度高
D. 因注射胰岛素导致低血糖时,胰岛素水平会很高而C肽降低
E. C肽也会与胰岛素抗体反应
5. [多选题]终点法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为 ( )
A. 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应低于规定标准
B. 试剂空白的反应速度时间曲线应平坦,且无明显波动
C. 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应在读取测定吸光度的时间之前
D. 反应达到平衡后,吸光度最大并维持不变
E. 反应速度时间曲线的斜率要大,大而灵敏
6. [多选题]下列各环节中属于血液分析仪分析前质量保证的是
A. 有合格的配套试剂
B. 有合格的检测环境
C. 有合格的检测标本
D. 有合格的室内质控品
E. 有合格的血液分析仪
7. [多选题]淋病奈瑟菌可引起 ( )
A. 阴道炎
B. 淋菌性结膜炎
C. 子宫颈炎
D. 尿道炎
E. 梅毒
8. [多选题]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离子和钠离子,引起误差的原因有
A.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减弱
B. 离子选择性电极上蛋白质沉淀
C. 电解质排除效应
D. 黄疸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干扰
E. 脂血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干扰
9. [多选题]影响血标本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
A. 生理
B. 饮食
C. 药物
D. 溶血
E. 湿度
10. [多选题]下列哪些实验能反映纤溶亢进
A. ELT
B. PLG
C. PCT
D. STGT
E. D-二聚体
11. [多选题]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点为
A. 骨骼疼痛是本病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
B. 肾脏病变是本病常见而又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C. 出血常常较严重
D. 头晕、头痛、视力障碍、肢体麻木是高黏滞综合征常见的表现
E. 贫血是造血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表现
12. [多选题]下述关于锌的生物学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锌可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B. 可降低T细胞功能
C. 促进维生素A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D. 增强免疫及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
E.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抑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13. [多选题]高钾血症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A. 大量输入库存血
B. 肾衰竭引起少尿或无尿
C. 大量组织破坏细胞内钾外移
D. 代谢性酸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
14. [多选题]受检血浆的凝血酶时间延长,可被甲苯胺蓝纠正,表明
A. 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
B. 凝血因子Ⅱ、Ⅴ、Ⅶ缺乏
C. 有FDP或异常纤维蛋白原存在
D. 有肝素存在
E. 有类肝素物质存在
15. [多选题]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的临床意义
A. 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B. 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C. 血小板代谢功能的理解
D. 输血中的意义
E. 判断心脑血管病变
16. [多选题]下列哪项是疟疾导致贫血的原因( )
A. 原虫对红细胞的破坏
B. 脾肿大功能亢进
C. 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D. 发热
E. 腹泻
17. [多选题]在肝病时,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的凝血辅因子是( )。
A. Ⅴ
B. Ⅶ
C. Ⅷ
D. Ⅸ
E. Ⅹ
18. [多选题]有关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正确的描述是 ( )
A. 属于微量蛋白
B. MBP增高一定是多发性硬化症
C. 一般蛋白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可检测出来
D. 脑血管病及脑外伤患者CSF中的MBP也可增高
E. MBP含量增高是髓索遭到破坏的近期指标
19. [多选题]盐水配血法操作过程哪些正确
A. 自受血者静脉采血3-4ml,分离出血清
B. 搅碎血块后的游离红细胞,用等渗盐水洗涤后配成10%红细胞悬液
C. 用同样方法准备献血者血清和10%红细胞悬液
D. 主侧加受血者血清和献血者红细胞,次侧加献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
E. 离心后观察结果只注意管底红细胞有无凝集观象即可
20. [多选题]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 ( )
A. 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膜上
B. 介导的抗体是IgG和IgM
C. 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D. 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E. 后果是靶细胞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