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
A. 高氯性酸血症
B. 胃肠道反应
C. 氨基转移酶升高
D. 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E. 横纹肌溶解症
2. [单选题]可作潜溶剂的是
A. 可可豆脂
B. 十二烷基硫酸钠
C. 卡波普
D. 羊毛脂
E. 丙二醇
3. [单选题]治疗咳嗽较弱的患者可选用的药物是
A. 可待因
B. 苯丙哌林
C. 喷托维林
D. 羧甲司坦
E. 复方右美沙芬制剂
4.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体、股癣未根治前,禁止应用糖皮质激素
B. 治疗手足癣期间,表面症状消失后仍要坚持用药1~2周
C. 体股癣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的同时宜控制血糖
D. 使用外用药期间,对患部尽量不洗烫,少用或不用肥皂
E. 同时患有手足癣时,必须同时治疗
5. [单选题]麝香草酚和薄荷脑配伍产生会出现
A. 结块
B. 疗效下降
C. 产气
D. 潮解或液化
E. 溶解度改变
6. [多选题]肾脏排泄的机制包括
A. 肾小球滤过
B. 肾小管滤过
C. 肾小球分泌
D. 肾小管分泌
E. 肾小管重吸收
7. [多选题]撒敷法是将外用散直接撒布于患处,调敷法则需用( )等液体将散剂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
A. 蜂蜜
B. 茶
C. 黄酒
D. 牛奶
E. 香油
8. [单选题]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的是
A. 熔融法
B. 溶剂喷雾干燥法
C. 单凝聚法
D. 溶剂法
E. 研磨法
9.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种药物有止泻作用( )。
A. 硫酸镁
B. 乳果糖
C. 比沙可啶
D. 地芬诺酯
E. 甘油
10. [单选题]药品注册申请审批中,下列可实行特殊审批的是
A. 改变、增加或取消原批准事项的申请
B. 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生物制品的申请
C. 增加新适应证的申请
D. 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请
11. [单选题]在不同药物动力学模型中,计算血药浓度与所向关系会涉及不同参数,双空模型中,慢配岂速度常数是( )。
A. Km"Vm
B. MRT
C. Ka
D. Cl
E. B
12. [单选题]与药品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收载在《中国药典》的
A. 通则部分
B. 索引部分
C. 前言部分
D. 凡例部分
E. 正文部分
13. [多选题]患者,女,65岁,因高血压长期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血压控制良好。为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低血压,在今后用药中,应该避免使用的药物是( )
A. 胺碘酮
B. 克拉霉素
C. 西咪替丁
D. 卡马西平
E. 伊曲康唑
14. [单选题]伴有痛风的水肿患者,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利尿( )
A. 氢氯噻嗪
B. 氨苯蝶啶
C. 阿米洛利
D. 乙酰唑胺
E. 螺内酯
15. [单选题]根据《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作出责令召回决定的是
A. 药品生产企业
B. 药品经营企业
C. 医疗机构
D.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利巴韦林作用机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抑制病毒合成酶
B. 减少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C. 破坏病毒复制与传播
D. 可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
E. 可自黏膜部分吸收
17. [单选题]治疗发热成人服对乙酰氨基酚,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1日用量不得超过
A. 2.5g
B. 3.0g
C. 2.0g
D. 4.5g
E. 5.0g
18. [单选题]患者,男,68岁,患帕金森病,不宜夜间服用的药物为
A. 左旋多巴
B. 苯海索
C. 金刚烷胺
D. 司来吉兰
E. 恩托卡朋
19. [单选题]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
A. 以总重量计算
B. 按纯度折算
C. 按危害程度计算
D. 按犯罪人数平均
20. [单选题]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
A. 抑制细菌的DNA合成
B. 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C. 干扰细菌的RNA转录
D. 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E. 增加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
1.正确答案 :BCDE
解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失眠和皮疹。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肌痛、无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症状)、肝脏氨基转移酶升高、史蒂文斯-约翰综合征。故答案选BCDE。
2.正确答案 :E
解析:潜溶剂系指能形成氢键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3.正确答案 :C
解析:由此题可掌握的要点是咳嗽的药物治疗。喷托维林(C)的止咳作用较弱,咳嗽较弱者可选用
4.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①少数患者局部用克霉唑制剂,联苯苄唑可发生过敏及刺激症状。②咪康唑局部外用可引起皮疹、发红、水疱、烧灼感和其他皮肤刺激性。③使用十一烯酸软膏时,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2周,如治疗4周未见好转,需向医生咨询。④表面症状消失后,仍要坚持用药1~2周。⑤滥用激素软膏,会造成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等不良反应。⑥在体、股癣未根治前,禁止应用糖皮质激素。⑦体股癣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的同时宜控制血糖。⑧使用外用药期间,对患部尽量不洗烫,少用或不用肥皂。⑨同时患有手足癣时,必须同时治疗。
5.正确答案 :D
解析:麝香草酚和薄荷脑配伍时,两者可产生共熔,属潮解或液化类变化。
6.正确答案 :ADE
解析:肾排泄的机制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7.正确答案 :BCE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散剂的注意事项”。外用或局部外用散剂的使用主要有撒敷法和调敷法。撒敷法是将外用散直接撒布于患处,调敷法则需用茶、黄酒、香油等液体将散剂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内服散剂应温水送服,服用后半小时内不可进食,服用剂量过大时应分次服用以免引起呛咳;服用不便的中药散剂可加蜂蜜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吞服。对于温胃止痛的散剂不需用水送服,应直接吞服以利于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E。
8.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固体分散物的制备方法。常用的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1.熔融法(药物对热稳定,可直接制成滴丸)2.溶剂法,也称共沉淀法(药物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3.溶剂-熔融法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5.研磨法。
9.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泻药与止泻药物的种类”。选项A的“硫酸镁”属于容积性泻药,容积性泻药通过增加大便量,刺激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对于以粪便干结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效果较好,但是一般需要连续用药几天才能发挥作用。硫酸镁口服吸收少(20%),在肠内形成一定的渗透压,使肠内保有大量的水分,刺激肠蠕动而产生导泻作用。硫酸镁适合需快速清洁肠道的患者,偶尔使用效果比较好,防止滥用。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的“乳果糖”系人工合成的不吸收性双糖,具有双糖的渗透活性,可使水、电解质保留在肠腔而产生高渗效果,故是一种渗透性泻药,因为无肠道刺激性,可用于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的“比沙可啶”属于刺激性泻药,口服后仅少量被吸收,未吸收的药物随粪便排出。药物在肠道内对肠壁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广泛性结肠蠕动,产生反射性排便。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E的“甘油”属于润滑性泻药。所以选项E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地芬诺酯”为人工合成的具有止泻作用的阿片生物碱,有较弱的阿片样作用,但无镇痛作用,现已代替阿片制剂成为应用广泛的非特异性止泻药。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审批的有关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下列情形可实行特殊审批:①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②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③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等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④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
11.正确答案 :C
12.正确答案 :D
解析:"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13.正确答案 :AD
解析:硝苯地平控释片利用渗透泵原理控释药物,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血药浓度,降低应用普通制剂时,导致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在确保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但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对胺碘酮和卡马西平的使用,防止相互作用导致低血压的发生。答案选AD
14.正确答案 :A
解析:噻嗪类利尿药的典型不良反应是:①电解质紊乱:低钾、钠、镁、氯碱血症;②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慎用;③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脂血症、糖尿病;④过敏反应:与磺胺类交叉过敏。因此禁忌证包括对噻嗪类药物或含有磺酰胺基团的药物过敏者、痛风患者、低钾血症者、无尿或肾衰竭者。故答案选A。
15.正确答案 :D
解析: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召回;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生产企业召回属于责令召回。
16.正确答案 :D
解析: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利巴韦林是一种前体药物,当微生物遗传载体类似于嘌呤RNA的核苷酸时,它会干扰病毒复制所需的RNA的代谢。它究竟如何影响病毒的复制,尚不清楚。
17.正确答案 :C
解析:成人一次0.3~0.6g,每隔4小时1次,或一日4次,用于退热一日安全剂量不宜超过2g
18.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金刚烷胺的不良反应。金刚烷胺的不良反应有幻觉、噩梦,不宜晚上服用。故本题选C答案。
19.正确答案 :A
解析: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以总重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故选A。
20.正确答案 :B
解析:酰胺醇类药主要为抑菌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氯霉素或甲砜霉素能可逆地与细菌70S核糖体中较大的50s亚基结合,阻止了氨基酰-tRNA附着到它本该结合的部位,使肽基转移酶和它的氨基酸底物之间的转肽作用不能发生,肽链的形成被阻断,蛋白质合成被抑制而致细菌死亡。故答案为B。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e1r3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