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心电学技术卫生正高专业知识考试试题(Q2),更多心电学技术(正高)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可表现为
A. 房室分离
B. 1:1室房逆传
C. 心室融合波
D. 部分呈1:1室房逆传,部分呈房室分离
E. 以上都不是
2. [多选题]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的诊断有
A. 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
B. P波与QRS波群相关
C. 每次心动过速均由期前发生的P波开始
D. 心室夺获
E.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3. [多选题]Holter可用于了解
A.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
B. 起搏器的功能状态
C. 心肌缺血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D. 评价心功能情况
E.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
4. [多选题]关于感知过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起搏器随访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B. 单极感知比双极感知容易出现
C.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知阈值低、交叉感知、T波感知、电磁干扰等
D. 感知过度易引起竞争性心律失常
E. 对交叉感知引起的感知过度,可适当降低对应心腔的起搏输出电压
5. [多选题]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
A. 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B. 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间期固定不变,则为二度Ⅱ型
C. 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
D. 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 药物亦可引起3:1房室传导阻滞
6. [多选题]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禁用
A. 奎尼丁
B. 阿替洛尔
C. 阿托品
D. 大量钾盐
E. 普鲁卡因酰胺
7. [多选题]关于永久起搏器的阐述,正确的是
A. 固率型起搏器易产生竞争性心律失常
B. VVI起搏器属于非生理性起搏器
C. AAIR起搏器具有频率应答功能
D. VOO起搏器只有起搏功能,无感知功能
E. AAI起搏器易产生起搏器综合征
8. [多选题]房颤不适于电转复的情况有
A. 房颤伴风湿活动
B. 房颤发生前心室率缓慢
C. 房颤伴有电解质紊乱
D. 房颤伴心绞痛恶化不易控制
E. 房颤史<1年
9. [多选题]洋地黄中毒导致的房性心动过速治疗有
A. 密切观察暂不处理
B. 血钾高可以选用利多卡因
C. 阿托品
D. 立即停用洋地黄
E. 血钾不高可以补钾
10. [多选题]下述哪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引起心室有效不应期延长
A. 丙吡胺
B. 美西律
C. 索他洛尔
D. 胺碘酮
E. 利多卡因
11. [多选题]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是
A. 触发活动
B. 折返
C.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D. 房室交界区组织自律性增高
E. 电解质紊乱
12. [多选题]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电图表现为
A. 其后有代偿间歇
B. 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之后
C.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D. 提前出现的正常QRS波群
E. 长于正常PP间期的间歇后出现的正常的QRS波群,P波缺失
13. [多选题]迷走神经兴奋时
A. 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不应期
B. 缩短窦房结与周围组织不应期
C.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
D. 抑制窦房结自律性与传导性
E. 加快房室结的传导
14. [多选题]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 ST-T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同
B. ST-T改变程度与delta波的大小呈正相关
C. ST段呈水平型压低改变
D. T波呈对称性倒置
E. 以上都不是
15. [多选题]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
A. 冠状动脉狭窄
B. 冠状动脉痉挛
C.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D. 心肌桥
E. 以上都错
16. [多选题]符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是
A. 右心房肥大
B. 左心室肥大
C. P波增宽或出现切迹
D.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E. 右心室肥大
17. [多选题]QRS波群低电压见于下列哪些情况
A. 黏液性水肿
B. 限制型或浸润型心肌病
C. 慢性肺部疾病
D. 无力型的正常人
E. 胸腔积液
18. [多选题]形成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A. 恰遇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
B. 恰遇心室肌的相对不应期
C. 恰遇交界区的有效不应期
D. 恰遇右束支的有效不应期
E. 恰遇右束支的相对不应期
19. [多选题]关于双腔起搏器周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心房除极后产生心室空白期,心室除极后产生心房空白期
B. PVARP是指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包括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
C. 心房总不应期等于AV间期与PVARB之和
D. AV间期+PVARP大于基础起搏间期
E. 通常起搏的AV间期大于感知的AV间期
20. [多选题]以下为引起感知过度的常见原因的是
A. 感知阈值设置过高
B. 交叉感知
C. T波感知
D. 外源性干扰源,如交流电、电磁信号等
E. 内源性干扰,如肌电信号、电极后电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