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高级职称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G9),更多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有关试带法测尿白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A. 高浓度胆红素可产生假阳性
B. 反应与特异性酯酶有关
C. 不能检测尿中淋巴细胞
D. 尿蛋白大于5g/L可产生假阳性
E. 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结果出现假阴性
2. [单选题]脱落细胞学涂片上,食管癌常见的类型是
A. 未分化癌
B. 腺癌
C. 鳞癌
D. 移行细胞癌
E. 恶性间皮癌
3. [单选题]载脂蛋白异常多见于载脂蛋白E基因变异,最典型的例子为( )。
A.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B. 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C.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D.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E.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4. [单选题]有关消毒剂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表面活性剂对核酸有亲和力,影响繁殖
B. 染料能干扰氧化过程
C. 常用消毒剂包括2%~2.5%碘伏
D. 常用消毒剂包括2%~4%龙胆紫
E. 常用消毒剂包括0.01%~0.05%洗必泰
5.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慢粒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
B. 急淋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粒时则明显升高
C. PNH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则明显升高
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无明显变化
E.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AP积分值减低,骨髓纤维化NAP可增高
6. [单选题]关于椎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成人椎骨共有32块
B. 第1颈椎又称寰椎
C. 腰椎椎体横切面呈三角形
D. 颈椎棘突均分叉
E. 椎体位于椎弓的后方
7. [单选题]当记录出现的错误改正后,纸质记录最好的更改方式是
A. 擦掉
B. 涂掉
C. 划改
D. 粘贴
E. 更换
8. [单选题]融合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B/F分离技术特点的方法是
A. 活性炭吸附法
B. 双抗体法
C. 固相分离法
D. PR试剂法
E. 化学沉淀法
9. [单选题]正常情况下,滑膜液中不能见到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单核细胞
D. 红细胞
E. 吞噬细胞
10. [单选题]旋毛虫幼虫的寄生部位为( )。
A. 血液
B. 淋巴液
C. 肌肉
D. 脑
E. 肝脏
11. [单选题]一组数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称为极差,极差越大表示
A. 数据越集中
B. 变异越小
C. 各变量值离均值越近
D. 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E. 数据越分散
12. [单选题]正常人尿量白天与夜间之比约为( )。
A. 1~2:1
B. 2~3:1
C. 3~4:1
D. 4~5:1
E. 5~6:1
13. [单选题]关于酮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丙酮来自乙酰乙酸
B. 酮体是脂肪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
C. 血酮体浓度超过肾阈值可产生酮尿
D. 酮体是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的总称
E. 乙酰乙酸占2%,丙酮占20%,β-羟丁酸占78%
14. [多选题]操作者在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质控规则,应
A. 填写失控报告单
B. 对失控结果要进行回顾、检查、重复测定
C. 另取质控品分析
D. 检查仪器、试剂和操作
E. 马上重测病人样本
15. [单选题]患者,男性,51岁,间歇性上腹痛10年,持续性并逐渐加重一年,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糊状便,1~3次/日。一年来体重下降。入院查:血压、心肺未见异常,腹软,上腹偏左轻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尿糖(-),尿淀粉酶正常,血糖11.1mmol/L,血淀粉酶正常,大便苏丹Ⅲ染色(+);B超:胆囊多发结石,胰腺回声不均,胰实质内可见0.5cm×0.3cm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肝脾未见异常。下列疾病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胰腺癌
B. 慢性胰腺炎
C. 功能性消化不良
D. 库欣综合征
E. 糖尿病
16. [单选题]下列何种物质能促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聚集( )。
A. 清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球形红细胞
D. 镰形红细胞
E. 卵磷脂
17. [单选题]CD4分子存在于( )。
A. TH1、TC细胞
B. TS、TC细胞
C. TH0、TH1、TH2细胞
D. 所有成熟T细胞
E. 肥大细胞
18. [多选题]试带法尿糖膜块含有
A. 葡萄糖氧化酶
B. 过氧化物酶
C. 吲哚酚酯
D. 氯化钾
E. 邻联甲苯胺
19. [单选题]在检验方法学的研究中,性能的最实际的评价是下列哪项
A. 日内精密度
B. 日间精密度
C. 批内精密度
D. 单次重复
E. 灵敏度
20. [单选题]测定半抗原或药物,常用
A. 透射免疫比浊法
B. 终点散射比浊法
C. 速率散射比浊法
D. 速率抑制免疫比浊法
E. 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